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留住历史 留住乡愁 老物件见证美丽乡村的历史变迁
2017年3月8日 08:4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张帅 通讯员 赵维卒 吴敏佳

    老物件就像时间的使者,讲述着过往的故事。最近,正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塍镇潘家浜村,在全村范围内征集了200多件反映当地农耕文化和蚕桑文化的老物件,并且该村还计划新建桑梓农耕馆和蚕桑博物馆,借助老物件留住历史、留住乡愁。

  日前,记者在潘家浜村的文化礼堂内见到了这些讲述乡村历史的老物件,只见犁耙、石臼、竹篓、木桶、纺车、风车等以前农村常见的器具整齐摆放,还吸引了不少孩子前来参观。

  “这个也叫风车,但可不是荷兰的那种风车,而是我们平原地区农耕时特别重要的工具,它是用来清理粮食作物里面的碎物,只要手工摇转,产生风力,就能把碎物从粮食作物中吹走,不过现在这个在农村几乎不用了。”今年65岁的村民叶银芳主动当起了讲解员,他还亲自向孩子们和记者示范风车的使用方法。随后,他拿起了放在风车旁的耕犁,他说,这是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农具,而今,这种依靠畜力和人力的农具已经被现代机械所取代了。

  据介绍,早在去年10月,潘家浜村的工作人员便走堂穿巷、挨家挨户询问,收集村民废弃在角角落落、不起眼的老物件,截至目前已经收集了200余件器具。记者发现,这些老物件中,除了反映农耕文化的农具外,还有不少独具水乡风味,见证潘家浜村蚕桑产业发展的器具。“以前,蚕桑产业也是我们农村的特色产业,家家户户都养蚕缫丝,而且我们还有着‘吃饭靠种粮,花钱靠养蚕’的说法。但是随着行业萎缩,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少,于是,这些养蚕用的工具也闲置下来了。”叶银芳告诉记者,这些纺车、丝车、蚕匾都是以前蚕农们少不了的工具。

  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潘家浜村在展示老物件的同时,还对一些物件进行了创意改造。“这些画着农民画的蚕匾也都是农户们捐出来的,经过专业老师的绘画后,让这些常见的蚕匾变得现代化和年轻化,今后我们也打算将这些蚕匾画装饰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章何兵说。

  缘何要搜罗村庄内的老物件呢?“这些老物件都见证了我们潘家浜村的农耕文化和蚕桑文化,它们所传承下来的也是一种割舍不断的乡愁。”章何兵告诉记者,收集和展示村庄内的老物件,一来是为了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二来也是希望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农耕文化、蚕桑文化。

  目前,潘家浜村也正在推进桑梓农耕馆和蚕桑博物馆的建设进度,今后将对收集来的老物件进行整理分类,通过陈列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潘家浜村的村容村貌、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农村生活变迁等,还原原汁原味的水乡生活气息,展示乡村的记忆,为村民留住历史、留住乡愁。

标签: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