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秀洲区教文体局提供
12月6日,秀洲区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工作迎来验收,省体育局验收组听取了创建工作汇报,并实地走访了友谊小学、春晓体育公园等地,查看创建成果。自此,作为秀洲区“十二五”体育事业工作重点之一的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工作正式进入了冲刺阶段。
秀洲区自建区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紧扣区域实际,注重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从2000年至今,先后获得“第七批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先进体育总会”等荣誉称号。
自“十二五”以来,秀洲区的体育事业围绕创强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立足全民健身,打造健康秀洲,全区城乡体育事业呈现全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年初,秀洲区把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下发了《秀洲区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县(市、区)实施意见》和《秀洲区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县(市、区)工作任务分解表》,层层落实创强职责。
领导重视 场地先行
飞速发展的秀洲体育事业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秀洲区委、区政府充分意识到体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把体育工作纳入区、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小康建设社会目标管理,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秀洲区把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区政府财政预算,并与区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研究体育工作两次以上,分管领导下基层调研体育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并将体育工作纳入镇(街道)考核目标。区、镇二级政府对体育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行政推动力度、经费投入力度和开展群体活动力度逐年加大,形成了全区上下联动,齐心合力抓体育的良好氛围。
创建强区,场地先行。秀洲区委、区政府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全区城乡各地纷纷按照创强的标准开展场地设施建设。在秀洲国家高新区建造了占地10000余平方米的春晓体育公园和运河体育公园,在王江泾镇建立了长虹体育公园,还在新开发的秀湖公园规划了74亩土地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全区现有各类体育场31个、体育馆15个、室外篮球场206个、排球场9个、羽毛球房3个、健身房26个、室外游泳池11个、乒乓房92个、网球场18片、健身路径170条。
秀洲区着实加强生态绿道建设。紧紧围绕“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的总体目标和“路通、灯亮、景美、设施全、标识清、管护好”的提升要求,强建设、重特色、抓提升,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衔接有序、连通便捷的绿道网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区已累计建设生态绿道184.4公里,其中主干绿道46.4公里,连镇公路绿道60.6公里,其他绿道77.4公里,形成了以杭州塘—北郊河绿道为代表的都市休闲绿道,以新塍塘绿道为代表的特色古镇绿道,以王江泾镇洪典村、油车港镇池湾村绿道为代表的美丽乡村绿道等特色绿道体系,为全民健身休闲运动提供了新场所。
全民健身 惠及城乡
在秀洲区,喜爱体育健身的人们覆盖各个年龄段,全民健身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近年来,秀洲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各类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建成了标准运动场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健身人群,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和部分机关单位的体育健身设施免费向周边村(居)民开放。全区各地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各类群众体育竞赛。自2013年以来,秀洲区共承办国家级体育比赛2次、省级比赛10次、市级比赛12次,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220多次、青少年体育活动60多次,三年累计参加人数超过10万人次。
秀洲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都在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由一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国家规定配足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落实好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要求,指导全区各中小学生广泛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
因为暂时没有“三集中”的少体校,立足学校发展业训、挖掘苗子成为培养秀洲籍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各校在抓好体育课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训练,各校均建有2支以上的学校运动队,坚持常年训练。全区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省级阳光基地2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5所、市高水平训练基地4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3所。培养了帆船运动员高海燕、羽毛球运动员王懿律、皮划艇运动员李冬崟等在国家级、世界级赛事中频频拿奖的秀洲区选手。
秀洲区发展体育事业以惠民、利民、健民为宗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活动满足城乡居民健身需求,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每四年举办一次区运会、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节,还先后举办了排舞比赛、篮球联赛、乒乓球邀请赛、羽毛球比赛、职工趣味比赛、全民健身日绿道行、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太极拳(械)比赛、青少年各类比赛、教职工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等。“十二五”期间,共有50000余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老年体协、武术协会、钓鱼协会、排舞协会……近年来,和文体活动相关的各类协会组织渐渐成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主流。秀洲区加强协会建设,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健身爱好者,推动了各类项目在全区的普及和提高。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学校体育俱乐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各校通过建立体育俱乐部,开展集知识、健康、娱乐、竞技、兴趣于一体的多元或课外体育教育,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校际体育交流,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过程中,秀洲区也逐渐诞生了一批具有“水乡”、“休闲”特色的体育品牌。由于地处江南水乡,秀洲区的水上体育项目资源十分丰富,立足区域特色举办的踏白船比赛、水乡垂钓比赛、金海豚游泳达标赛、浙江王江泾莲泗荡帆船公开赛暨2015年第三届江浙沪OP级帆船夏令营浙江站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比赛均凸显了水乡特色。
另一个特色是立足“美丽乡村”优势,打好体育“休闲牌”。各镇(街道)每年都会开展农耕(社区)趣味运动会,努力引进相关项目,拓宽产业发展路径。作为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运动在全区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遍地开花,乒乓球十大联赛和精英赛也成为秀洲区的一张体育“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