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八联村3组的一个农家小院,一股浓郁的米酒香扑面而来,厅堂隔壁的酿酒房里摆放着几个水缸和不锈钢桶,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膜,记者看到里面盛满了乳白色的米酒,还有几个水缸里盛着烧酒。“酿酒讲究‘冬时冬酿’,这些米酒都是今年立冬那天酿制的,现在已经可以拿出来喝了。”八联村的民间酿酒师说。他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村干部,名叫费原子。
年过七旬的费原子平时很喜欢“抿两口老酒”,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关于酿酒工艺的书籍,于是酿酒成为他退休生活的重头戏。米酒、烧酒、黄酒、葡萄酒他都尝试过,但酿制最多的还是前两种,因为原料很容易找,米酒一般用糯米,烧酒可以用小麦或高粱。近期,他正在为春节酿米酒,到目前已经酿了500多公斤米酒,存放在水缸和不锈钢桶里。他告诉记者,自从开始酿酒后,周边知道的人会拿原料上门找他加工,他象征性地收些加工费。
在农村,很多老人都会自己酿米酒,费原子酿的米酒醇厚纯正、香气四溢,他说这是因为自己平时喜欢钻研酿酒技术,有时候他会一整天泡在新华书店找关于酿酒的书籍看。酿米酒选择的是糯米,要经过浸米、蒸饭、淋水、摊晾、拌酒药或酒曲等八九道工序,哪一道都不能马虎。浸米的标准是让水位高出米大约20厘米,春冬季节浸泡三天,夏秋季节浸泡一到两天。蒸饭要熟而不烂,淋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拌好酒药的糯米入缸后还要“搭窝”,意思是将糯米排成倒扣的喇叭形便于透气,然后耐心等待一个月左右缓慢发酵。
在酿酒过程中,最让人头痛的是温度控制。据介绍,酿米酒对于室温的要求是15℃到20℃最佳,水缸内的温度35℃最佳,但不能超过40℃,否则米酒会变酸。今年天气反复多变,前期低温时间长,费原子只好关紧酿酒房的门窗,还在水缸上盖了棉被。
除了讲究酿酒工艺,这位民间酿酒师还很有雅趣。他在自家灶头上题写了一副关于酒的对联。上联是“陈酿原浆天然美酒”,下联是“手工酿造土法蒸馏”。每当亲友过来串门,费原子总要得意地介绍一番自己的酿酒故事。对于酿酒的投入,他也很舍得花钱,第一套白酒蒸馏器花了500元,后来又更新了两套,一个盛酒的不锈钢桶就价值1200元,前后总共投入了几万元。“十多年前我就退休了,那时候开始琢磨酿酒。这是一种乐趣。”望着自家新酿的米酒,老人眯缝着眼笑道。
自酿酒以来,费原子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酿出白酒、米酒、啤酒、红酒、药酒、黄酒等全套美酒。成功酿制米酒和烧酒后,他对完成自己的心愿更有信心,并购买了大量酒文化方面的书籍。他说,目的不是赚钱,最重要的是能酿出好酒和亲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