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新塍镇翻开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
2016年11月28日 08:33 来源: 嘉兴日报 撰稿 张帅 赵维卒

  

潘家浜村规划鸟瞰图

□图片由新塍镇政府提供


  秋冬的阳光开始变得温顺许多,它们穿过清晨的薄雾,洒落在乡野小道,叫醒了新塍镇潘家浜村里的一切,也掀开了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水墨画卷”。只见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树影婆娑,银杏飘黄,微风漾开了清澈的水面;果园桑地里,鸡鸭闲步,狗吠声声,鸟雀惊飞;依托零宿庙遗迹而建的农民公园内,千年梓树诉说悠悠古意,垂钓者闲适等待浮漂涌动;1600米长的生态河道长廊贯穿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跃然而现……

  这只是新塍镇打造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的一个剪影。

  绿色,是新塍最生动的色彩;生态,是新塍最大的后发优势。近年来,新塍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注重美在生态和内涵,内外兼修差异化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各自的独特个性特征。与此同时,新塍镇依托特色水果产业带的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着力打造绿色乡村旅游品牌,催生“美丽经济”。如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深入,在新塍大地上涌现出全民参与、内外兼修的欣欣向荣之景。

  内外兼修提升“美丽内涵”

  描绘“水墨画”,逐梦“绿富美”,守住绿水青山,垒起金山银山。对绿色发展的坚持,给新塍美丽乡村带来了丰厚回报。潘家浜村位于秀洲区新塍镇南端,区域总面积4.06平方公里。通过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12年以来,潘家浜村立足本村江南水乡特色生态环境,先后对全村进行整体面貌的洁化、绿化和美化,着重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设施改造、公共基础服务提升和生态绿化补种等,让潘家浜村的“面子”变得更加漂亮。数据显示,如今潘家浜全村林木覆盖率为51.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13平方米;中心村庭院绿化率达99%,中心村视域内宜林绿化率100%……      

  守住绿色发展的底色,如今,潘家浜村又将对美丽乡村进行提档升级。漫步潘家浜村,到处都是崭新的生机,竹制的篱笆和牌坊演绎田园风光;青瓦造景、水缸入墙,平凡之物成为别致风景;厂房变身游客中心,清澈水面架起观光竹桥……

  “我们把全村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每个自然村落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营造,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章何兵介绍,不久的将来,潘家浜村南部区域将突出乡村绿道、迎宾广场、景观栈道等静态景点的打造,而北部区域将突出游客体验的动态发展,增设农耕文化体验园、开心农场微田园、现代农业采摘区、乡村茶室、酒吧等板块,形成“南静北动”的格局。

  乡村美不美,既要看“颜值”,更要看“气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怎样兼顾村庄长远发展和历史文化继承,真正实现留住“美丽乡愁”,也成为新塍镇各个美丽乡村建设中绕不开的课题。

  近年来,新塍镇各村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凝聚“美丽乡愁”的统领,按照“软件不软、硬件过硬”的要求,不断挖掘本村的特色文化,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潘家浜村,依托千年梓树和蚕桑产业,桑梓文化即乡愁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在天福村,“孝文化先行示范村”破土生根,“微孝”理念丰富着美丽乡村的内涵;在思古桥村,百年牡丹的文化得以传承,不论是农民公园还是村庄墙画,牡丹文化唱着主角……

  值得一提的是,新塍镇各村还在传承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土文化,营造乡景、乡风、乡情意境,建设出一座座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

  “乡愁是一种人文情结,如果能和生态资源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同样挖掘传统文化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文内涵,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塍美丽乡村坚持“内外兼修”,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差异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全民参与共筑“美丽乡愁”

  谈及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怎样的变化,从潘家浜村民口中听到最多的便是“环境越来越好了”。临水而居的村民何玉文说,家门前的夏仁浜也有着一段“黑暗”经历,“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有些人偷偷把粪水排到河里,河水被弄得又脏又臭。”2014年的时候,得知村里开展生猪退养工作,何玉文家二话不说,主动退养,并在镇上的工厂里找到了新工作。村庄环境变好后,家里还开始赚起了生态钱。“这些年,村里在大力打造美丽乡村,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这采摘、钓鱼和游玩,我们家又多了笔绿色收入。”何玉文笑着说。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们的收入也涨了,潘家浜村民尝到了“绿富美”生态甜头。作为走在前列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潘家浜人也深知,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断挖掘并释放乡村的功能和价值,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是永恒不变的初心和诉求。于是乎,村民们也开始集思广益、全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建设工程之中,共同铸造“美丽乡村”。

  最近,村民夏建祥也格外忙碌,不时站在他家东面的的空旷土地上,看着挖掘机隆隆作业,也憧憬着自己的特色农家乐。“今年我又投入了一点资金把这片地承包下来,打算做一条竹制的观光带,旁边设置一些土灶、攀岩等供游玩娱乐的设施,主要是为了结合我的民宿,丰富农村旅游项目。”夏建祥说,现在村子里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也让他看到了商机,希望借助于“农家乐+民宿”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游客住下来,“增加一些收入”。

  在潘家浜村像夏建祥这样参与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村民并不是个例。据了解,目前潘家浜村已经有3家民宿挂牌,这些民宿也都纳入到了美丽乡村项目管理之中。“民宿其实不同于酒店和旅馆,它既要接地气,又要有一定特色的风土人情,毕竟人们都喜欢有故事的地方。”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章何兵说,不光是村民们争先投入资金开发民宿、农家乐,很多农户也积极配合村庄的整体规划,将自家果园纳入到现代农业采摘区内,凝聚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另外,潘家浜村也多渠道、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仅要求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还邀请“三老”即老党员、老干部和老前辈做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言献策者、执行村规民约带头者、环境卫生保洁监督者;同时,广泛动员号召村民主动参与村容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下一步,新塍镇还将围绕新塍塘绿道以及美丽乡村廊道两条主线,继续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全镇范围内着重打造4个重点美丽乡村,同时借力古镇旅游开发的辐射影响,进一步激活美丽乡村发展活力,以线串点,打造动静结合的活力美丽乡村精品线。

标签:新塍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