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天福村将美丽乡村剪影“搬”上蚕匾
2016年9月27日 08:33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张帅 通讯员 吴利君 李锋

    水清岸绿、牡丹国色、庭院深深、桃红柳绿……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剪影跃然匾上。日前,在新塍镇天福村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内,新塍镇65岁的退休老干部陈培明正挥墨作画,绘制着天福村内的庭院盆景,与众不同的是,农户家中常见的蚕匾成了陈培明的画纸。据悉,天福村计划绘制20张大型蚕匾,并计划用它们来装饰美丽乡村。

  记者在活动室内看到,一幅幅已经完成的蚕匾画色彩格外艳丽,每一幅作品上还标注出了主题,或是名为《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艳丽牡丹,或是芭蕉夜雨的《庭院芭蕉》,抑或是桑田晓月的《农家乐》……而在活动室的另一角落里,两张板凳并列平放,中间空出了30厘米左右的间隙,一张直径约1.2米的蚕匾靠着墙面,正好卡在两张板凳之间,陈培明面对着圆形“画纸”悠然作画。“这还是半成品,一幅作品画下来,最少也需要半天时间。”陈培明说,他计划先画20幅,至于每一幅画什么内容,他早已心有底稿。

  “天福村正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无论文化底蕴还是自然风貌,平日里的所见之景都是创作素材,比如说村里有400多年的孔家牡丹,有成规模的特色水果园,还有很多的优美庭院。”陈培明告诉记者,虽然解决了创作灵感问题,但是蚕匾不像纸张、画布,不能以水墨入画,这让他着实为难。

  陈培明说,因为蚕匾是用竹片编织,匾面凹凸不平,而且村里收集来的老旧蚕匾的颜色也很暗淡,所以他在正式作画前都预先处理过,除了平整匾面外,还特别喷上了一层白色的底料。“今后这些画也都会用来装饰村庄,所以考虑到防水、防晒等因素,也特别选了丙烯颜料,最后会再喷上一层透明油漆,以隔离空气,利于保存。”陈培明说。

  缘何天福村会想到用蚕匾作画装扮美丽乡村呢?以前,种桑养蚕是天福村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年一半以上的经济收入都来源于此,所以当时还流行着“吃饭靠种粮,花钱靠养蚕”的话。目前,全村950多户农户中还有70%的农户种桑养蚕,也是秀洲区数一数二的养蚕大村。可是近年来,人工成本占收益的比重越来越高,而蚕茧的价格却不升反降,部分桑农的养蚕积极性受挫,于是,不少养蚕的农具成为农户家中的闲置物品。

  “为了传承我们村的传统民俗,我们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收集了一些闲置的蚕匾来再创作,将这些美丽乡村的剪影打造成为美丽宜居示范村中的别样风景。”天福村党支部书记吕中祥说,除了挖掘蚕桑文化之外,天福村还制定了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规划了4个现代农业功能区,其中便有一片传统蚕桑种植区,另外,天福村也在积极探索蚕桑养殖的高效和精细化路子,争取把蚕桑继续发展下去,传承这项江南地区传统民俗。

标签:新塍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