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量大面广,治理条件复杂,基础薄弱,一直被认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我市自2013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有46.95万户农户受益。
设施建起来了,后续如何保证它长期稳定地运行呢?记者昨天从市建委规划局村镇处了解到,《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意见》即将出台,保障建成的设施稳定运行、长期使用。
全市78.2%的农户受益
在秀洲区王江泾镇,有10多个村开展了生活污水处理工作,除了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和工业污水管网外,王江泾镇还探索了多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秀洲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基层建设办公室计宏伟说,王江泾镇从2014年开始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此前我们没有接触过高标准的处理设施,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也吃不准哪种形式好。为此,我们进行了地埋式超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德国pka’污水处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试点,力图寻找最优方案,做到因地制宜。”
王江泾镇只是一个典型案例,记者从市建委村镇处了解到,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从2013年开始大规模建设,2014年至2016年是重点建设期。近年来,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在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15年底,我市受益农户达46.9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8.2%。
设施维护不专业
成了“拦路虎”
虽然越来越多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起来了,但是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却存在着管理主体不明确、交叉重复管理、管理有盲区、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进行专业化管理等诸多问题。
在王江泾镇,这样的问题早已暴露出来。“每个项目都是分开招标的,而且施工单位对设施的维护可能并不在行。遇到紧急的情况,只能与提供设备的公司联系再进行维护,要浪费不少时间。”计宏伟说。
据悉,在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过程中,秀洲区对实施设计单位、主要管材、化粪池等实现区级统一,控制建设成本,为BOT模式招标打好基础。针对监管弱的难题,秀洲区设定进入门槛,实行建管一体,要求中标单位具有一定的施工建设和后续运行维护管理的资质和能力。处理终端和管网运行维护费用以户为单位,每年不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合格后支付费用,确保设施维护到位。同时,引入数字化平台,实施全程监控,确保不留死角。
努力保证
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记者了解到,2015年7月和12月,省政府办公厅、省住建厅和省农办等四部门分别下发了《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意见》和《关于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根据省里相关文件,结合嘉兴实际情况,市建委规划局正在起草《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意见》,以指导市本级和各县(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我市还将建立‘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主体的责任,即政府是责任主体,镇级政府是管理主体,村级组织是落实主体,农户是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机构是服务主体。”市建委村镇处的相关负责人说。
谈及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该负责人说,这就相当于政府买服务,“让专业的机构来做运维管理工作,比如出水量怎样、水质有没有达标、管道管网有没有渗漏、设施设备能否都运行等由第三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