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禾城楼市“金三月”成色十足
2016年4月7日 08:4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迟伟涛 通讯员 钟 震

  本报讯 开年以来,关于楼市的话题从来没断过。刚过去的3月,禾城楼市持续发力,走出一波“大阳春”行情。据嘉兴市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房地产交易数据显示,3月本地楼市共成交各类商品房3099套,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金三月”成色十足。

  成交量创九年同期新高

  数据显示,3月嘉兴市本级共成交各类商品房3099套,总成交金额约25.7亿元,成交量环比上涨145.56%,同比上涨约69.15%,并创下自2008年以来同期新高。

  据了解,3月市本级商品住宅成交备案2485套,环比上涨约237.63%同比上涨约141.96%,同样创下近九年来历史新高。

  业内认为,目前是楼市新政窗口期,利好频频,从2月底以来每周成交量连续上涨,3月份成交放大亦在情理之中。

  记者了解到,去年二季度开始开启了本轮房地产回暖行情。2015年“330新政”出台,以及央行的降息降准推动,推动楼市走热;进入2016年,随着降准、降契税、降首付等一系列围绕“去库存”的救市政策的落地,进一步刺激本地楼市。

  “事实上,一线城市楼市大涨都是个例,但是往往容易刺激到购房者的神经。”嘉兴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兴陆认为,外围房价影响了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今年2月以来,嘉兴周边一二线城市行情火爆,价格迅速上涨,影响了本地购房者的心态,促使购房者仓促入市。

  除了政策推动外,房源充足也是支持成交量放大的主要原因。开年以来,市区楼盘纷纷入市,老盘加推、新盘首开,尤其进入3月份,推盘潮来袭为广大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价格走势基本稳定

  相比成交量,购房者更关注房价的走势。记者从市住房保障局房地产管理科了解到,据初步测算,3月嘉兴市本级商品房合同备案均价约710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了约4%;其中,住宅备案均价约690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约2%,同比上涨约2%。从价格来看,嘉兴楼市价格整体基本稳定,并未出现大的波动。

  其实,今年春节过后市区部分楼盘就上调了销售单价,个别楼盘成交均价也连续刷新,但事实上3月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不升反降。

  据了解,随着核心地块、好地段的住宅越卖越少,新开发地块又尚未成熟,因此目前多数在售项目的价格都维持在较为“亲民”的区间。在本月销售排名前十的楼盘中,“六字头”“七字头”单价的优质住宅项目占了大多数。

  与此同时,3月份部分开发商提高优惠幅度、加大推盘力度以及一些乡镇项目成交放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均价。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嘉兴本地商品住宅价格趋于稳定,成交均价一直维持在7000元/平方米上下,波动很小。除此之外,受到板块冷热、房企实力、项目品质、周边配套等因素差异的影响,本地房价难以出现集体上涨的行情,涨幅较大的往往是核心地块的个别楼盘。

  除了价格外,3月份商品住宅平均每套成交面积约为120平方米,这表明刚性需求依旧是购房主力。

  “银四”有望再掀高潮

  “金三月”成色十足,进入4月,不少业内人士对后续行情持乐观态度。供应方面,4月嘉兴楼市预计有13个楼盘将开盘推新,其中骏园、格兰·上郡、万科·悦中环和承安·中山壹品这4个项目均为新盘首开。目前来看,几个新项目蓄客情况都十分理想,受关注度很高。

  此外,作为今年本地楼市首场盛宴——2016春季房地产博览会将于4月14日至17日在嘉兴市房地产展示交易中心举行,这也会给本地楼市带来一定刺激作用。从往年来看,历届春季房博会成交量都不俗,进而带动后续成交备案数据的上扬,“银四”有望再掀高潮。

  “其实嘉兴本地楼市每年的成交量都比较稳定,因此一旦今年短期内需求集中释放,则会提前透支后续购买力,影响后市的行情走向。”吴兴陆认为,2015年本地楼市全年成交量明显放大,已经消耗了一部分购房需求。而今年开年以来,楼市又走出了一波较好的行情,进入“金三银四”传统楼市旺季,如果成交量持续放大,或提前透支接下来的购买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出台相关楼市“降温”政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楼市的高歌猛进,市场对于调控政策的预期开始升温,一线城市可能很快迎来政策收紧。一旦一线城市楼市开始降温,后续同样会影响二、三线城市的楼市走向。

  市住房保障局房地产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本地楼市表现活跃,后续行情能否延续,要看购房需求能否持续释放,“除了政策持续推动外,开发商也要进行结构调整,开发出更多符合购房者需求,受到购房者欢迎的户型及产品。”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