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我市民政事业绘出“十三五”路线图
2016年3月1日 08:46 来源: 嘉兴日报 记 者 戴纯青   通讯员 钱 熠   

  本报讯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遍布城乡,低保标准城乡拉平、稳步上升,“三社联动”进一步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回顾2015年,嘉兴民政(社会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十三五”刚刚开局,嘉兴民政事业怎么走?记者从2016年全市民政(社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市将进一步健全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努力开创嘉兴民政事业“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新局面。

  打造幸福养老民生品牌

  “今年,我市将全力打造‘美丽嘉兴幸福养老’民生品牌。”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964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

  据了解,去年,我市已累计投入3亿元建成1052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其中城市357家、农村695家,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1%。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争取在年底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同时,一批3A等级以下“偏、小、散”的照料中心也将迎来提档升级。

  在居家养老服务走向高质量覆盖的同时,我市还将大力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不断完善以“文体娱乐、配餐就餐、医疗保健”为基础的“3+X”功能体系,推进文化养老、健康养老、休闲养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尤其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以空巢、独居、高龄、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构建老年人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体系。

  在机构养老方面,我市提出,到2016年底,将实现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不少于3.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40%,民办(民营)机构床位占比力争达到55%。

  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我市着力夯实城乡低保工作基础,依法提升社会救助水平,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生活。继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碗水端平”之后,2015年,我市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全市全年直接医疗救助困难群众13.78万人次,资金支出5453.17万元;支出临时救助资金2304.1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7313户次、35669人次。

  今年,我市依然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围绕城乡一体、精准救助的目标,统筹社会各类救助资源,将构建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协调实施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作为民政事业的“重头戏”。

  据了解,按照规划,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最低生活保障在救助中的基础作用,实现低保标准同比提高10%以上;还将建立社会救助数据信息平台,开展救助数据分析研究和评估,实现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救助措施精准到位、救助流程精准高效。在医疗救助方面,我市将进一步扩大对象范围和救助力度,逐步提高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实现零起付报销和不封顶救助。

  此外,我市还将尝试在社会救助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元救助,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中的“主动发现”和专业服务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嘉兴模式”

  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建设为社会治理的“嘉兴模式”夯实了基础。去年,我市持证社工总人数突破4000人,同时,243个城市社区和357个农村社区建成“五星级”和谐示范达标社区。此外,我市还首次制定并公布了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社会组织推荐性目录。

  新的一年,我市依然坚持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步伐,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协同发展,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巩固党执政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积极探索建立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作”的运作模式;还将开展社区“综合岗”和“全科社工”改革试点,将社区工作者设置为“社区社工”岗位,持证社区工作者转换为社区的“全科社工”,推动“一站式服务”向“一口式服务”转变。

  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今年我市力争将街道(镇)层面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覆盖率提升到40%,初步形成市、县、街道(镇)三级错位发展、相互支持的培育网络。此外,我市还将建立嘉兴市社会组织学院,作为社会组织网络型、开放式能力建设基地。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