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童年的小乡村
2016年2月5日 09:52 来源: 嘉兴日报 朱娟清

   习惯了每晚喝上一杯菊花茶,让整个身心浸泡在母亲炒制的花茶的氤氲中;也习惯了听上一支班得瑞乐,《月光水岸》抑或《春野》,放慢所有的思绪,只为了感觉一种乡土的温暖、馨香、柔美、恬静和舒缓。

  花茶袅袅香,乡情依依归。我的小乡村萦绕在梦里,回响在歌里,闪现在轻轻的呼唤里。在记忆中的,始终是童年里的原生态:那呈鼎足而立的三个小池塘,那屋前屋后河畔边的小竹林,那被称之为“碉堡”的高坡地,那横亘在田野中间的长长宽宽的“牛背脊”……每一块地,重叠着我们无数的脚印,镌刻成生命里的一枚枚印章。节日里回家,喜欢和姐姐到处转悠。石桥石埠头、桑园菜园、田野树林……不时地指点出小池塘、小竹林的确切方位。那一刻,神思就会长出一对翅膀,飞呀飞,穿越时空,邂逅在童年岁月里的小乡村。

  春天,绵绵细雨中,笋芽儿探出了尖尖的脑袋。不及雨停,我们就挎着篮子,踩着湿润的泥土,走进小竹林。壮实的笋芽儿得留着成长为竹,冒在路边的,或者身子骨细弱的才可以铲下来。于是,餐桌上有了四季中最鲜美的佳肴:咸肉笋汤、苔心菜炒笋,豆干夹笋丝……阳光明媚中,荠菜一片葱葱,马兰头也赶来报到。不仅仅是小伙伴,连大人也会忙里偷闲,摘上一把野菜。那些日子,家家户户的灶台上冒着春天的清香……

  夏天,知了声声的午后,我们一点儿也不瞌睡。光着脚丫,相约在小池塘。男孩儿游泳,女孩儿戏水。捉上几条小小的鱼虾,乐不可支;摸上几颗螺蛳加上几枚蚌壳,喜气洋洋。直到大人远远地传来呼唤,才依依不舍离去。大人们出工了,我们也得背上箩筐、提上镰刀,出门割草了。小脚丫不在乎热乎乎甚至滚烫的土地,在乎的是哪儿有自家羊羔爱吃的青草,常为了一筐青草,四处寻找。口渴了,捧起沟渠里的水“咕咚咕咚”。背不动了,就把镰刀柄绕着框绳扛在肩膀。有时候偷懒,还会顺手牵羊把公家的庄稼藏在里面。当然,得有一个小伙伴站岗,大家“分红”给他……

  秋天,“牛背脊”上的杭白菊开放了。远远望去,洁白如练,为金色的田野平添亮丽的色彩。年轻力壮的,忙着收割稻子,播种油菜、小麦、大麦。“牛背脊”就成了年长妇女的天下。一把小竹凳,一方蓝布头巾,一身素朴的深色衣裳。家有小孙孙的,也一并带着,一边劳作,一边照看。鲜艳的花布兜,配上蹦跳的玲珑身,在花海中显得特别醒目。间或,传来一阵欢叫,原来是小孩找到了一只小飞虫。间或,又传来一声叫唤,原来是奶奶见小孙儿跑远了。更多的是热闹:东家长西家短,哪家的姑娘正待嫁……放学后的我们,总是一溜烟跑向花海。瞬间,“牛背脊”上荡漾起嘹亮的“牧笛”。只要老师教唱过的,一支也不落。老奶奶们最爱“公社是个常青藤……”记得那时,我还不知道啥是公社呢!

  冬天,地里的活儿停当了。男女老少们开始了休养生息。暖阳高照的日子,廊屋角最受欢迎,女人们纳鞋底的,纺棉纱的,织毛衣的……为新年头上一家人的衣物忙忙碌碌。男人们则三五相聚,几根烟你来我往,热乎地盘算着一年的劳作、收成,还有明年的计划。小孩儿不怕寒冬腊月,喜欢到处疯玩。那“碉堡”高地,自然是首选。因为向阳,附近田里的稻草垛就安置在这里,约莫五六个,有高有低。我们捉迷藏、爬草垛、结草绳、过家家、打“游击”……待到雪花飞舞,一个个草垛成了童话里的水晶屋。我们找个隐秘的地方,抽出几捆稻草,躲在里面——呵,干燥又暖和呢!

  小村还没有电视,我们睡得早、醒得早。冬日的晚上,万籁俱寂中飘来缕缕醇香,那是自家酿的米酒快要装坛了。清晨,一条条冰棱挂上屋檐,明晃晃的诱人。找根竹竿,敲敲打打,叮叮咚咚,嘴馋的捡起来当冰棍吃,不亦乐乎……

  只是,随着年复一年的暖冬,冰棱已经销声匿迹了。只有我那童年的小乡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好。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