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我市深化国企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2016年1月26日 08:3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康梦琦 通讯员 沈晔冰   

  本报讯 嘉兴银行行长一职终于落定。昨天,记者从嘉兴银行处证实,在经过董事会聘任及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核后,平安银行嘉兴支行原行长陶岚正式走马上任,出任嘉兴银行行长。

  我市首次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

  为进一步推进嘉兴银行改革发展,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根据《关于推进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去年8月开始,我市启动嘉兴银行行长人选公开遴选工作。

  “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嘉兴银行改革发展需要和嘉兴银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酝酿沟通后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开遴选嘉兴银行行长,不仅仅是选一个职位、选一个人,这是我市国资企业首次以市场化手段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更重要的是撬动了国资国企改革特别是用人制度改革的一个开端。”

  长期以来,我市国有企业负责人均由行政任命,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我市启动嘉兴银行行长公开遴选工作,通过媒体面向全省发布消息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思想政治素质好、实际工作能力强、具有相应任职资格条件及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等,都成为此次遴选对象必须具备的条件。尽管条件较高,此次遴选工作还是吸引了本市以及北京、杭州等地的多名优秀金融人才参加遴选。

  作为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首次“试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遴选过程中,市纪委、国资委、金融办、银监局、人民银行等部门全程参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参与研究、实施和把关。

  面试小组阵容空前,除嘉兴银行国资和民营大股东代表外,还邀请了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领导、嘉兴市领导以及嘉兴市财政局、国资委、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分局等部门“一把手”参加,对遴选对象逐一进行面谈。经过面谈、考察、赋分等环节,最终,平安银行嘉兴支行原行长陶岚面谈、考察、赋分得分、推荐得票以及综合得分均列第一位。经嘉兴银行董事会专题研究,一致同意陶岚作为嘉兴银行行长人选。

  行长“接地气”改革有方向

  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到城商行,有着24年银行工作经历的陶岚说,“我是来圆梦的。”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陶岚先后任职于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营业厅柜员、客户经理、部门管理、支行行长……银行的岗位他大多数都做过。“在其他银行看到学到了很多,这些经历有助于我扬长避短,从核心去改变嘉兴银行的痼疾。”作为我市银行市场化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陶岚表示,“嘉兴银行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赶上全国股份制银行,而是超越!”

  以创新促转型,以改革破痼疾。从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今,嘉兴银行改革的大幕已悄然拉开。

  自今年1月1日起,嘉兴银行新的考核办法已经出炉并开始施行。“过去,所有员工干好干差一个样,不同岗位一个样。”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陶岚提出,要打破“大锅饭”,实行人力资源薪酬结构大调整。

  人事制度改革是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否有利于促进业务经营和发展、提高综合效益,是其成功与否的最终衡量标准。今后,嘉兴银行将根据分工不同分类进行考核,确保外勤、内勤、营销及中后台人员之间拉开差距。同时,对中后台管理人员及普通工作人员进行强制分布、分成不同档次,将干部也纳入考核排名,并针对普通员工推出待岗中心,考评不合格进入待岗中心者将统一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后仍不合格者将被除名,确保所有员工“能上能下”,真正激活“一池春水”。

  分支行及客户经理考核办法也有了新变化。“分支行收入将上不封顶,直接与业务挂钩;客户经理绩效直接跟业绩挂钩,每半年根据其前半年的工作业绩来定工资等级。”陶岚介绍说。

  另外,银行业务管理方式也已从结果管理转向为过程管理,今后将与市场一线一起制定业务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指导员工去完成任务。“风险管理方面也将进行一系列改革。”陶岚说,“针对原有以客户评级为核心的授权模式并不适合精细化管理的现状,我们在积极吸取其他银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将其改为专项授权,接下来还将出台派驻风险官等制度。”

  “如今我们改革的方向很明确,新行长亲自去各个部门宣讲转型政策,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银行上下执行力都大大加强,也使我们对嘉兴银行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嘉兴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金舜尧表示。

  谈起对嘉兴银行未来的展望,陶岚表示,他希望嘉兴银行在转型发展中,利用利率市场化的机会,以及做资金生意掌握的信息,做好大数据分析,实现“弯道超车”,打造一个真正为嘉兴人服务的“万能中介”,使之真正成为“嘉兴人自己的银行”。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