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以法律为准绳,以情理为引导,拿出诚心与当事人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真心实意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每当同事、同行们向王江泾司法所工作人员严玉珍请教调解方法的时候,她总是这样说。
严玉珍从事司法调解工作近20年,始终奔波在基层一线,对人民群众满腔热情,担当起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重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为减少群众诉累、节约司法成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上半年,成立了“严大姐调解工作室”,全身心投入人民调解工作。
“哪里有纠纷,哪里就需要人民调解员”。谈起人民调解工作,在严玉珍眼里却累得甘愿,苦得乐意。她回忆起2014年春节前发生的一起民事纠纷。“严大姐,赶快到王江泾镇某纺织公司门口,一位公司员工死了,家属情绪很激动,情况很棘手,只好请你出马了。”严玉珍挂掉电话后立即赶到该公司门口,只见拉横幅、堵厂门……一片吵闹声,一位妇女瘫倒在地,伴着撕心裂肺的嚎哭,嘶叫着“你赔我儿子、你赔我儿子……”悲痛之情,让人动容。任由民警在旁边劝说,就是不肯起来。
原来,这天,一名年仅28岁的工人在公司被叉车意外压死。得知事因后,严大姐上前把他们劝开,安抚了家属情绪后,采取“背对背”的方式进行疏导。先与企业谈,让企业正视事实,赔偿责任不能免,也不能减;工伤的赔偿标准法律有明确规定;维权必须依法理性。随后告知受害者家属,此事由她全程参与和协调。经过严玉珍的努力,事态得到了平息,受害人的权益得到了充分的维护。
“当受害者家属紧握我的手说,我是他们家恩人的时候,那种无法言说的心情,让我更加坚定地去调解好每一起纠纷。”严玉珍说,“我们司法所工作人员在调解中,表面上是调解员,其实更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承载着、诠释着政府与群众间的鱼水情。”像这样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处理,自2013年以来,严玉珍就处理了16起,矛盾无一激化。同事们在敬佩之余,认为这就是严大姐的人格魅力。
“老百姓不怕得失,就怕不公不平有偏倚。”正是因为严玉珍一碗水端平,才让当地百姓信服。在因邻里纠纷大打出手的现场;在企业员工非正常死亡,家属情绪激动堵门堵路,事态恶化一触即发的节点;在交通事故中白发人送黑发人无比悲痛、情绪失控的当口;在夫妻感情破裂不念旧情恶语相向的时候……一年365天,严大姐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在她眼里,早已没有了正常的上下班和假期,有时忙起来饭也顾不上吃,但她从来没有怨言,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矛盾多么复杂,不管当事人反应多么激烈,她始终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调解,以法律为准绳,以情理为引导,尽可能让当事人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