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百姓心中的"好大姐"用"三乡三情"化解纠纷
2016年1月11日 08:36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鲁琴锋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一定要帮帮我,给我做主啊,快要过年了拿不到加工费……”近日,秀洲区洪合镇新居民调解室里,新居民姬先生情绪激动。去年4月,姬先生为洪合镇上的一位做毛衫的余老板代加工毛衫,不料余老板经营不善付不了这笔加工费。“放心,我一定为你讨回公道”,伍梅菊坚定地说,“我们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他们有苦、有委屈,向我们诉说,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只有更好地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

  自2009年2月担任秀洲区洪合镇新居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以来,来自重庆的新居民党员伍梅菊的心就与洪合镇7万多名新居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大家同在‘第二故乡’工作生活,我们就是一家人,遇到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伍梅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7年来,她帮助当地新居民解决了1000余个“疑难杂症”,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调解“高招”——“三乡三情”调解法,即以乡音、乡俗、乡情和亲情、友情、感情为基础,在矛盾调解中,用好老乡情,打好感情牌。

  “调解员该怎么做?当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伍梅菊回忆起她刚当上调解员那会的感受。“人家来咨询,问什么都答不上来,只能干着急,感觉自己很不合格。”但是伍梅菊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人民群众有需要的时候怎么能退缩呢?“身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尽己所能为大家排忧解难,所以我接受了这个挑战。”伍梅菊说到做到,在工作中积极向洪合司法所的领导请教学习,认真总结经验,工作之余努力钻研法律知识。

  吵吵闹闹地来,和和气气地走,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了洪合镇新居民调解室的一道“和谐风景线”。伍梅菊作为一名专职调解员功不可没。常常是一句句入情的话,说得当事人泪流满面,最终握手言和。

  在当地,她与老百姓成了亲密的朋友,无论年龄大小,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她为“伍大姐”,她成了洪合镇家喻户晓的“和事佬”,她所在的“新居民调解委员会”也已成为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新居民小王在调处纠纷成功后深有感触地说:“同为来洪合打工的新居民,伍大姐的每一句话都有理有据,让人感到很暖心,我们都很相信她,当心里不痛快时就喜欢来找她叙一叙。”

  去年夏天,一对安徽籍的新居民因为9岁的女儿不幸被查出患了癌症,为了治疗已花费19万元,高昂的医药费让一家人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伍梅菊得知情况后,马上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来到医院,她所带的慰问金来自洪合镇新居民“辅助基金”。

  “新居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和困难,亲朋好友不在身边,感觉没有依靠。我就产生了我们新居民自己捐款成立基金会的想法。”伍梅菊说,2011年,在洪合镇新居民工会的引导下,基金会成立,每年11月,她都会发动新居民们踊跃捐款,截至目前,基金会里已有6万元的辅助基金。“有了这笔基金,不仅在新居民遇到意外的时候可以应急,遇到过节等特殊的日子,也可以帮助生活困难的新居民家庭,大家都在异乡,就要互相帮助。”伍梅菊说。

标签:好人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