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日,由嘉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学院的力量”——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在市区文生修道院揭开帷幕。这也让一直关心着文生修道院的保护和发展的热心市民们尤感欣慰。2015年,伴随着汪胡桢故居、血防史料馆等文保单位的全新亮相,我市文保单位开启了传承和保护的新模式。
汪胡桢故居
2015年3月30日,位于市区梅湾街的汪胡桢故居全新亮相。现代水利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汪胡桢,1897年出生在嘉兴府秀水县南门帆落浜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在嘉兴求学。中学毕业后,汪胡桢考进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水利专业,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4年,汪胡桢回国后赴母校任教。1927年,汪胡桢与东南大学教授陆志鸿一起,对嘉兴城墙作了测量与拆除,在原有城基上开辟了环城马路。1928年,汪胡桢参与对嘉兴市政建设的规划与整理。同年,在梅湾街东区帆落浜,修建小楼奉养母亲。1937年,抗战爆发,小楼遭毁。1948年,原地重建现有故居,名“湖滨小筑”。
1952年1月,汪胡桢主持设计并组织施工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佛子岭水库。在交通困难、施工机械缺乏、技术上有许多未解难题的情况下,整个工程仅耗时3年便全部完工。汪胡桢因此被水利界誉为“中国连拱坝之父”。他一生曾先后主持过京杭运河、钱塘江、长江、黄河、淮河等中国大江大河治理,除修建水利工程外,晚年长期从事水利人才教育,在担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院长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为我国培育了众多水利人才。1955年,汪胡桢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在当天的对外开放仪式上,汪胡桢长期工作过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档案馆馆长张清年特地来到现场,并捐赠了老院长曾经用过的、有亲笔签名的10册书籍。
血防史料馆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这是很多50后和60后们熟悉的“送瘟神”。2015年3月30日,这些文字出现在位于月河历史街区的嘉兴血防史料馆内。当天,血防史料馆正式开馆。瘟神肆虐万户萧、全民动员战瘟神、千军万马送瘟神、科研防治结硕果、送走瘟神万象新、领导视察续新篇……全新开放的嘉兴血防史料馆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六个展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实物,全景式地向人们展示了嘉兴人民消灭血吸虫、巩固血防成果、创造中国血吸虫防治历史的辉煌业绩。
血吸虫病是国家重点传染病之一。嘉兴是全国血吸虫病十大严重流行地区之一。因血吸虫病的流行,曾经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消减了江南的秀美和水乡的灵性。新中国成立后,嘉兴与血吸虫病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抗争。1994年,经省级考核确认,嘉兴达到了国家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标准,嘉兴城乡从此旧貌变新颜。嘉兴血防史料馆记载着一段奋斗历史,凝聚着一种精神力量,也因此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和特色旅游的观光景点。
文生修道院
2015年12月6日,一场名为“学院的力量”的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在文生修道院正式开展,也拉开了这个备受关注的文保单位全新的保护模式。
文生修道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天主教中国遣使会在中国唯一的总修院。作为近代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实物见证,文生修道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其典型的西式建筑风格也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价值。据了解,经过精心修缮后,如今的文生修道院将功能定位为嘉兴运河文化展示和文化艺术培训交流中心。目前,嘉兴运河文化展示馆正在立项批复中。嘉兴文生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在此成立。为展示文生修道院重修后的新面貌,发挥其作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的新功能,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组织及筹备,“学院的力量”——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在此举行。所有展品均从全国征集而来,其中既包括中国第三代油画名家代表肖峰、全山石、金一德、张自薿等老一辈油画家的精品,也包括当代中国油画界学院中坚力量如崔小冬、闫平、王克举、任传文、何红舟等一批油画家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