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国内经济增势趋缓、内外贸易下滑的背景下,嘉兴内河港集装箱中转量却实现了迅猛增长。昨天,从市港航局传出消息:2015年,嘉兴内河集装箱中转量突破18万标箱,同比增长15%,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完成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约107万标箱(不包括“海河联运”航线),其中嘉兴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完成59.08万标箱,占全省总量的55.21%,居全省首位。
近日,记者在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看到,这里一片繁忙景象,各色集装箱层层叠叠堆放在码头上,一辆辆集装箱卡车往来不断,大型轨道式吊机正缓缓吊起集装箱往船只上装卸。“内河港加大了货种结构调整力度,增加集装箱、工业原材料及制品的比重,同时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契机,对接长江沿线港口,加密航线增加船只,促进了集装箱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嘉兴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称,我市内河港充分发挥“海河联运”优势,并通过打造交货、报关、检验检疫一条龙服务,为内河港集装箱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引进船公司、开辟新航线,扩大货源市场,创新引领激发了内河港集装箱发展的动力活力。
记者了解到,依托嘉兴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2010年11月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开港运营,开辟了全省第一条内河集装箱内支线,并成为全省第一个内河水路口岸,海关、国检、海事进驻港区,使港区具备一类开放口岸的功能。“内河港不仅为企业提供就地报关、就地查验、就地放行服务,让贸易双方在‘家门口’享受交货、报关、检验检疫一条龙服务。”上述负责人称,同时,内河港码头搭建了一个具备装卸、支线运输、仓储堆存等口岸功能的综合物流平台,外贸集装箱业务通过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连通到上海、太仓等港口,不仅可以减少物流成本,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例如,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集装箱改走水运后,每箱运输成本可节省150元至300元。
除了充分发挥“海河联运”优势,打造交货、报关、检验检疫一条龙服务,嘉兴内河港坚持做好“外联”,引进船公司、开辟新航线,主攻纸业、木材、玉米、白糖、橡胶、煤炭等货源市场,开辟内贸内支线对接太仓港,货物可通过太仓流转至长江沿线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上海港航线由最初的每周2进2出到现在8进8出,箱量由每月0.4万到现在1.5万多箱。嘉兴内河港还创新“散改集”,成功打造了玉米和煤炭两条物流链,将东北玉米和秦皇岛的优质煤炭装进了集装箱,用大物流的理念将贸易商、起运港、船公司、目的港、收货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物流链。另外,通过推进港口联盟建设,嘉兴内河港着力联手杭州、绍兴、湖州等地内河港口,港口联盟升级为“海河联运”港口联盟,打造长三角水运物流的中转基地,做大做强内贸集装箱。
为了促进内河港集装箱发展,我市推进集装箱运输由零散走向集约,形成了城郊(七星)辖区和平湖(乍浦)辖区两个驱动点,全面加速嘉兴水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市共拥有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6家,内河集装箱船27艘,1203个标准箱位、29250载重吨。其中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连续四年增资1.34亿元、增幅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