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拳路(纺工路—商务大道段)完善贯通工程完成,打通由拳路(富润路至商务大道段)的最后约580米,摘掉10多年的“断头路”帽子。自此,去姚家荡看湖景,或去万达广场购物,再也不只有中环南路这“华山一条道”。
12月中旬,三水湾区域交通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新的公交站台有了,违章的店头店招拆除了,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区域交通遗留的“历史顽疾”基本被治愈。
……
2015年,我市进入“5年治堵”的突破之年,治堵取得的成效,嘉兴人正在用脚步和车轮丈量。
昨天,市治堵办公布今年治堵的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列入省考核的9个大项、11个小项省考量化指标全部超额完成任务,科技治堵、交通秩序管理等综合性工作整体推进,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挥了较好的提升、促进作用。
2015,治堵实现“八个突破”
“突破”,在嘉兴的治堵进程中,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今年,我市在治堵工作推进中,取得8个具有嘉兴特色的突破。除了由拳路(纺工路—商务大道段)完善贯通工程完成、三水湾区域交通综合整治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外,其他6个突破是:
市本级首条环线公交专用道基本建成。在已建成29.3公里公交专用道的基础上,今年率先在主城区的东西商业主干道中山路建设公交专用道4.9公里,南北商业主干道中环东路和中环北路建设公交专用道8.43公里,初步形成了火车站、汽车北站、客运中心、高铁站之间的公交专用道主干网络。以中山路为例,公交专用道启用以来,沿线公交线路早晚高峰时段平均运行速度从年初的16.3km/h上升到目前的17.8km/h,实现提速9.2%,准点率明显提高,客运量增长了15%。同时,依托已建成的环线公交专用道,开通了主城区首条“守时公交”99路内外环线。
治堵领域首次成功引入“PPP”模式,引进中国二十冶集团全资开发望吴门广场地下空间。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9500平方米,总投资约5.3亿元,建成后平时作为机动车停车场,战时作为兼顾人防工程,具有社会停车、景观提升、文化创意和旅游休闲等多重功能,于2015年10月开工,目前正按计划推进。同时,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基本成网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180余万元建设9个公共自行车网点,建成后纳入市本级公共自行车网络,并由市公共自行车公司负责统一运营管理。
嘉兴首创“258”绿色出行活动,建立机关干部示范机制。今年我市将机关干部作为绿色出行的重点人群,首次将市直机关公交出行的内容纳入“五型”机关创建考核,并出台市直机关干部绿色出行考核办法。实施以来,绿色出行人数明显增多,9月份被考核单位干部职工刷卡总计29658人次、月人均4.59次,10月份刷卡总计32241人次、月人均4.99次,刷卡次数和人均次数分别相比8月提高了68%、84%和83%、100%。
乘客委员会建制运作,公交社会化管理取得突破。为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共同推进公共交通发展,我市于2014年10月成立全省首个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工人、高校教师、律师、学生等组成的公交乘客委员会,并完全独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对公交运营服务进行不间断监督,收集公交发展的意见建议,对公交线网优化、站点设置等进行调研,并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目前,乘委会已实地考察公交线路147条、1165辆班次,100%覆盖市区公交,协助处理投诉案件1892件,嘉兴公交社会化管理又向前迈进一步。
建设“海绵式”停车场,构建工程治堵新模式。嘉兴是浙江省唯一入围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市。今年,根据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设计导则,我市建成了三水湾美食街、勺园等2个路面停车场,整个停车场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进行地面铺装,因地制宜进行雨水收集,减少了路面雨水径流量,从而减轻了市政排水管网的负荷,为深化推进工程治堵提供了科学参考。
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国试点。平台采用网页、短信、手机APP、语音电话等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考试预约、业务办理、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出行服务、告知提示、信息公开、重点对象管理等10类共131项服务,实现了预选号牌、补换领牌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变更联系方式等22项业务的网上办理。互联网服务平台于9月21日正式上线。截至目前,网上注册用户51468人,日均访问量达36000人次,通过网上办理各种业务63128笔。经测算,全面推开应用后,一年可以减少群众因办理交通管理各类业务的出行次数在50万次以上,将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
2016,“五箭齐发”攻坚治堵
中心城区断头路、丁字路口较多,道路网密度尚未达到合理水平,停车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私家车出行仍处于增速状态……面对现存的问题,即将到来的2016年将是深入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攻坚之年。
根据《嘉兴市城市道路交通治堵综合实施方案》的统筹安排,结合本地治堵工作的现状和形势,明年治堵将强化人文治堵、公交治堵、工程治堵、科技治堵、综合施策实施片区综合整治。
人文治堵,完善城市生态绿道网,深化“258”绿色出行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并推广实行“PPP”合作模式,继续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望吴门地下通道停车场。继续引入民间资本建设公共自行车网点,并积极推进公共自行车网点服务外包工作,提升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实现公共自行车运营的市场化、社会化。
公交治堵,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建设洪合镇公交枢纽站和油车港镇公交枢纽站,启动秀洲新区(科创中心)等4个公交枢纽站、双溪路停保场等2个公交停保场前期工程,新建公交港湾式停靠站30个以上。同时,推进公交专用道成网建设,完成1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建设任务。继续优化公交线网,对老百姓关注的重点路段和区域、主要客流聚集点、市民反映强烈的公交盲点实施线网优化和站台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主干线路的公交上座率。另外,推进政府购买公交服务。
工程治堵,加快编制交通规划,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市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环内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十三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完善路网与停车设施。新建改造万兴路(庆丰路—三环东路)等16条城市道路(暂定);打通万国路(320国道—桐乡大道)、广穹路与320国道交叉口、三元路(东升路—城北路)3条断头路;新建南湖新区等4个公共停车场等。同时,按规划进行人行过街设施建设。
科技治堵,稳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充实、完善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拓展到县(市、区)级信息数据资源交换共享。继续完善行(停)车诱导系统。重点完成停车诱导系统二期建设,中心城区重点路段及停车场所新增2000个左右泊位传感器。推进公交监测系统二期建设。扩大公交相关指标监测覆盖面,并向下辖各县(市)延伸,逐步实现对嘉兴区域内所有公交企业、公交运行状况、服务等进行监测、监控和应急指挥调度。推进交通管控智能化。启动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优化工作,开展市区城市交通流调查,建立交通信号基础数据库,完善市区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市区道路通行能力。优化和完善道路交通监控结构和应用,继续开展移动抓拍系统建设,有效提升路面管控水平。完成公交IC卡住建部密钥系统的升级及交通运输部“交通一卡通”密钥系统的开发应用。
强化综合施策,进一步实施片区综合整治,从综合宣传造势、交通组织、设施完善、科技应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开展三水湾片区二期、第二医院周边等的交通综合整治。特别对重要道路节点进行路口渠化改造,优化交通组织,全面取消影响通行的路内停车泊位,开放重点整治道路沿线单位内部停车场地,采取错时停车措施,确保重点整治道路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