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新晋院士有两位嘉兴人
2015年12月9日 11:04 来源: 南湖晚报 晚报记者 张 倩 鲍 嘉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和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这些院士中,有两名出生于嘉兴。其中,空军预警学院王永良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建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嘉兴自古是江南著名的富庶之地,这方土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名士,尤以近现代更为突出。近百年来,曾涌现出沈增植、王国维、茅盾、徐志摩、李叔同、朱生豪、丰子恺、金庸等名师大家;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陈省身、黄昆、程开甲、钱正英等一批杰出人物也蜚声海内外,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截至目前,与嘉兴渊源匪浅的“嘉兴院士”共有51位,其中包括祖籍在嘉兴的43人、求学地在嘉兴的6人、工作地在嘉兴的2人。在这51人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目前尚健在的共25人,这个数字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做飞翔在祖国蓝天上的雄鹰

  王永良教授1965年6月出生于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1983年入伍,现任空军雷达学院科研部副部长兼武器系统与兵器应用实验室主任。1996年12月从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后学业后,一直致力于某国防前沿课题研究,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90多篇,其中30多篇被收入国际权威三大索引;撰写的学术专著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完成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近10个,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王永良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革命熏陶,他最崇拜的是英雄和科学家。因此,当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他在未与家里人商量的情况下,就毫不犹豫地填上了军校——空军雷达学院。王永良自小就认定,自己要做一只雄鹰,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高高地飞翔。

  1996年在清华大学当博士后时,王永良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当时,他除了可以到军队工作之外,至少还有三种选择:留校、出国、进名企。清华大学看中了他的科研和管理能力,无论是导师组、还是学校,都极力挽留他。与他经常保持联系的好几家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给他发来了热情的邀请函:空时自适应二维处理的鼻祖、美国南加州大学著名的里德教授热切欢迎王永良到他身边去工作;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的开拓者、德国著名专家克莱姆教授,也希望王永良加入他的课题组;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相继有人给他发来了邀请函;地方上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提供丰厚待遇吸引他去工作……

  然而,王永良从小最倾心的还是军队生活。当时他的母校空军雷达学院急需高层次科技人才,院领导求贤若渴“三上清华”,让他深为感动。“军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又急需我这个专业的人才,我理当回到军队,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他说服了当时在清华大学紫光集团工作的爱人,毅然回到了阔别10年的空军雷达学院。

  回到母校后,筹备和组建“雷达兵器应用实验室”是学院领导交给王永良的第一重任。从零起步的工作别提有多困难,但他从不退缩,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王永良的同事们都知道,如果你在实验室找不到他,那他准是出差了……他带着课题组的同志深入到前沿一线雷达站,进行系统的研制和试验。有一次,课题组冒着台风和滂沱大雨,到位于海边的某雷达阵地,测取系统在异常复杂天气情况下的有关数据。仅凭吉普车微弱的灯光,根本看不清路面,司机只有凭着感觉,慢慢地寻找前进的方向,危险重重……

  辛勤工作换来了丰硕成果,他的一篇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不断地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一份份科研计划书及时完成,一个个科研项目不断得到专家们的赞赏,一名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现在,他的身上有着一连串极不普通的荣誉:首批入选空军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空军级专家、空军院士培养对象;先后被授予“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空军科技干部标兵”、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和人事部“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希望能用自己的所长回报家乡

  沈建忠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52岁,在新当选的工程院院士中较为年轻。沈建忠入选的是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在新当选院士中,有近半数来自高等院校,但跟往年相比,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为院士。

  据了解,沈建忠1963年出生于桐乡市梧桐街道逾桥村,是桐乡一中78届毕业生,后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在该校获得本、硕、博学位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动物源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产生、转移及风险评估和兽药环境生态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入选院士之前,沈建忠履历表上的头衔也都颇具含金量: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技术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首席科学家。

  此外,沈建忠还兼任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主任,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兽药残留及违禁添加物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化学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主任,农业部兽药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截至目前,沈建忠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30余项,包括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他主持制定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国家或行业标准86项,已发布49项,先后研制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ELISA试剂盒和胶体金试纸条产品60余种,其中20种获得农业部批准备案文号,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残留监控工作和国内大型养殖及食品加工企业日常监测中应用。此外,他还以第一发明人获得46项国家发明专利,曾5次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药物残留国际会议。2006年,沈建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沈建忠表示,能当选院士十分光荣,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也感谢家乡人民的厚爱。他说:“院士是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也鞭策我要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家乡人民对我的期待。”

  另外,沈建忠还透露,现在他的父亲还住在桐乡老家,自己每年至少回桐乡一次,陪陪父亲,看看朋友,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用自己的所长回报家乡。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