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嘉兴携1300余岗位赴西安招才纳贤
2015年11月16日 08:3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余延青

  本报西安电 11月14日,由市委、市政府和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15年浙江嘉兴—西安人才交流洽谈会”在中国西安人才市场举行。秉承“筑平台展风采,促交流谋发展”的理念,本次洽谈会共组织109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精心推出1300余个就业岗位跨省揽才,活动现场吸引了数千名西安及周边地区大学生入场求职。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高校密集城市,人才集聚度高,分别拥有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多所高等院校,科教综合实力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是嘉兴赴外开展人才交流的重要城市。目前全省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100万人,今年毕业生人数达到33万人。嘉兴此次赴西安招才纳贤,希望借助当地科教实力雄厚、各类人才集聚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嘉兴这块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创业创新,缓解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智力紧缺矛盾,同时,加强两地校企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当天上午9时许,招聘会刚刚开始,招聘大厅已经人气爆棚,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摊位前排起了长队,直到中午12时,一些摊位前依然人气不减。浙江和诚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俞秀峰向记者表示,当天接待的人数至少有60名,超高的人气出乎他的意料。来自西安工程大学的小齐说,之前对嘉兴以及此次参展的企业做过功课,目标企业也挑了几个,准备一个个地试一下。而对于能到嘉兴就业,小齐充满期待。

  在此次参展的企业中,浙江帝恒新材料的董事长黄秉政和妻子李亚萍双双赶到招聘现场。十年前,嘉兴在西安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上,他俩作为大四学生赶到招聘现场,并幸运地同时进入海宁一家事业单位。2009年,敢闯敢拼的两人辞去工作,进军经编行业,几年时间里,企业由小到大,目前年产值已上亿元。因为企业所需人才与西安部分高校专业匹配度较高,加上对西安的感情,他俩特地参加了此次活动,希望通过招聘会以及与当地高校联系,吸引更多的人才到企业施展才华。

  记者注意到,从参会单位的整体情况看,109家单位中有26家为事业单位,推出的岗位共有155个,占总岗位需求的11.5%。从岗位需求情况看,招聘应届毕业生岗位1028个,占总岗位需求的75%;招聘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岗位179个,其中博士岗位14个,硕士岗位165个,共占总需求岗位数的13.3%;本科学历的岗位663个;大专学历岗位480个。招聘专业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机电一体化、高等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管理,占招聘岗位总量的66.8%。

  洽谈会前以及开幕式上,我市还分别举行了“2015年浙江嘉兴—西安人才交流洽谈会”说明会,向西安有关高校、媒体通报专场招聘会有关情况;推介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人才政策、人才环境、人才发展情况。13日至14日,市领导率领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县(市、区)委组织部长等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著名院校,就人才合作、项目开发等与高校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就有关事项达成了初步意见。14日至15日,用人单位还分别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设摊招聘、交流洽谈。

  据了解,在14日的招聘会上,109家单位共接待求职者3526人,其中应届生1919人、非应届1607人,硕士及以上147人,本科2565人,大专801人,达成初步意向928人,当场签约4人。14日起,我市还在嘉兴人事人才网(www.jxrsrc.com)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网上洽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洽谈会后,将致力于做好相关的后续服务工作,努力使各类人才“来得放心、干得安心、过得舒心”。

  对于我市组团赴西安招聘,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王晓驰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人才发展,作为教育大省,目前陕西省培养的高校毕业生近半数选择在外就业,在沿海发达地区,他们接受了更为先进的发展理念,开阔了视野,不仅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取得了很大收获,而且对陕西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转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陕西来说,很欢迎嘉兴这种具有求贤若渴的姿态和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理念的地区前来引才。记者采访中发现,在高校云集的西安,各地对一些名校名专业学生的人才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为了应对这种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市部分用人单位开始主动出击,尝试与高校建立深度合作的新模式。而作为市级层面,也逐步通过建立高校研究院、干部互派挂职、项目合作、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优质的高校资源向嘉兴配置。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