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法院“四张微名片”助力基层服务
2015年8月12日 08:34 来源: 嘉兴日报 撰稿 蒋彧淼 秀舟

  


 

   □图片由秀洲区人民法院提供

  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既是化解矛盾的第一线,又是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与人民群众对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直观感受休戚相关。近年来,秀洲法院的派出法庭“双子星”——王店法庭和王江泾法庭,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落实便民利民举措,努力践行“公正、廉洁、为民”的人民法庭庭训,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切实加强审判、队伍和物质装备建设,探索和构建了一系列既符合辖区实际又亲民便民的法庭工作举措,2012年以来法庭共审结各类案件4844件,占全院民商事审结数的37.1%,个人办案年均近200件,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两个法庭也多次被上级法院记功并荣获省级“五好法庭”、全省“执法(司法)为民先进集体”等称号,其中王江泾法庭分别于2007和2012年荣获“省级模范五好法庭”称号;法庭工作人员也获得全国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十佳调解能手等诸多荣誉。

  微名片之:

  驻庭人民陪审员工作活力显现

  

  姚毛毛,是王店法庭的人民陪审员,平时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姚”。老姚今年69岁,自公开选任为人民陪审员后常驻法庭工作。每个工作日他都跟法院干警同时上下班,风雨无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驻庭陪审员大多由曾在当地镇政府、村委任职的退休干部或者村里的治保、调解主任担任,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人缘、地缘优势明显。作为常驻的人民陪审员,他们又是名副其实的法庭“老娘舅”,不但参与审理案件,还参与文书送达、开展调解,协助执行、化解涉诉信访等“全能项目”,成为化解当事人“千千心结”的多面手。法庭充分发挥这些陪审员的独特优势,人民陪审员讲“情理”、法官讲“法理”,往往能迅速化解矛盾纠纷,提高案结事了水平。今年以来,该庭人民陪审员共计参与审理普通程序案件53件,陪审率高达100%,还协助法官抓好调解和法律文书送达等工作,共参与调解案件49件,其中26件以调解方式结案,调解率为53.06%,送达法律文书近120次,各位陪审员们台前幕后发光发热,各项工作活力显现。

  “通过拓展驻庭陪审员的职能,充分发挥其‘编外法官’的作用,是迅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一项创新举措,能一定程度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对于做好辖区司法服务、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都有积极意义。”王店法庭庭长张林春如此介绍驻庭陪审员工作带来的明显成效。今年5月,该院又出台了《王店法庭关于人民陪审员工作的实施方案》,让新增人民陪审员轮流驻庭,达到每周有3名驻庭陪审员且其中1名每周轮换,助力法庭工作。

  

  微名片之:

  畅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王江泾镇,历来是浙北重镇,纺织业发达,同时又是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流动和外来人口众多,也带来众多涉新居民的纠纷和诉讼。

  “新居民案件主要集中在离婚案和劳务纠纷等,但新居民生活在本地,身份信息却在老家,处理案件时缺乏证件性证据,于是法庭就想到了跟新居民事务所对接。”王江泾法庭庭长吴斌向笔者介绍,“法庭跟新居民事务所这样制度性的对接,在全国还不多见。”笔者还了解到,对于涉及新居民等民生案件,法庭还开通了“绿色通道”进行优先办理,当事人还可以在处理案件前预约法官。另外还有“午间法庭”和“假日法庭”,切实方便老百姓诉讼。

  王江泾法庭还坚持巡回审判的工作传统, 尽力做到“多下乡入村,多实地走访,多倾听民声”。2006年3月,法庭首次在油车港镇设立巡回审理处;2009年6月,法庭利用中心村综治工作站、新居民工作站分别在荷花、虹阳、双桥、南汇、田乐设立5个巡回审理室,巡回开庭,就地办案;2010年7月,法庭又在王江泾交警中队设审判点,方便当事人就近处理交通事故纠纷。“目前我们已基本形成以法庭为圆心、巡回审判点为半径的扇形辐射巡回审判格局,努力构建集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法治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司法服务网络。一句话,只要是人民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要积极去做好。”吴斌这样告诉笔者。

  

  微名片之:

  服务辖区特色经济有作为

  

  洪合镇有“中国毛衫名镇”之称,区域特色经济发达,近年来市场里交易、经营的商户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庭长张林春向笔者介绍道,辖区内毛衫相关企业及毛衫市场内商户多,但在交易经营中,由于企业、商户法律意识不强,合同意识薄弱,交易过程多不规范,如不签订相应合同,货物交接、款项支付不出具相应凭证等,法院查明事实有难度,不利于商户依法维权。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公众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市场经营者和打工者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除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外,两个法庭均注重充分运用审判工作职能,积极有效化解涉企纠纷,为规范市场运行、服务当地特色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王店法庭定期走访辖区内相关毛衫企业,接受法律咨询,开展法律服务,该庭庭长还多次赴洪合羊毛衫市场为经营户上“规范市场交易、提高经营诚信”的法律知识课,获得好评。王江泾法庭则根据辖区内纺织企业众多、相应买卖合同纠纷多、企业陷入困境后引发的欠薪案件多等情况,积极做好司法应对和服务,如定期开展普法活动;灵活运用财产保全措施以保障企业生存空间;开通绿色通道,对濒危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即立即结,对于企业其他经济纠纷,及时联系当地政府对账核查,确立“查证属实即时调解”的结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微名片之:

  做好法庭“改革试验田”新文章

  

  王店法庭曾对一起涉案金额为55000元,双方对所欠货款无争议,但被告目前无履行能力的案件,采取“令状式”裁判文书予以判决。该案件从立案到审结仅用时八天,从开庭到判决用时25分钟,整个法律文书仅有约500百余字,大大提高审判效率,效果良好。这也是该院在全省范围率先探索试行裁判文书“瘦身”工作后制发的第一份简式裁判文书。

  该院经调研认为,法院长期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案件审理和文书制作也应简化。于是该院结合本地实际,对小标的、简单民事案件试用“令状式”、“要素式”、“表格式”等简式裁判文书,两个法庭作为改革“试验田”先行先试。王江泾法庭庭长吴斌告诉笔者,“针对交通事故等7类案件,我们分别制作要素表,开庭前要求原被告填写,以固定双方无争议和有争议的事实。”吴斌表示,开庭前做足“功课”,法官审理时就能直接确认无争议的事实,重点调查有争议的事实,文书制作中也能仅针对争议部分裁决,从而实现高效庭审、当庭宣判、判决书立等可取,真正实现便民、惠民。

  另一项引人瞩目的改革于今年3月份在王江泾法庭拉开序幕。为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法院对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王江泾法庭作为改革试点法庭,出台了《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率先试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法庭人员分主审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二类职务序列,庭长、副庭长担任主审法官组成相对固定的审判团队,明确主审法官办案权力和责任,严格错案责任追究,确保审判权依法规范公正运行。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庭共结案377件,调撤率63.7%,平均审理天数34天。两名主审法官共开庭110件,三名法官助理协助调解或撤诉案件226件,已取得初步成效。

标签:法院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