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治气齐头并进,全市环境总体稳中趋好
2015年7月29日 09:19 来源: 南湖晚报 晚报记者 朱 政 通讯员 蔡华晨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五水共治”攻坚之年,更是全面实施新环保法的首要之年。昨天,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坚持治水、治气并重,不断强化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三项机制,全市环境总体稳中趋好,特别是在坚持“五水共治”战略部署下,全市水环境质量同比大幅改善,上半年首次出现二类水断面——海盐南北湖,三类水断面持续增加,劣五类水断面持续减少,为历年最好水平。

  首次出现二类水断面

  去年9月,我市首次出现三类水断面,为全市上下攻克治水难关坚定了信心,时隔9个月,“五水共治”的成效再次令人鼓舞:我市首次出现二类水断面——海盐南北湖,三类水断面增加至4个,劣五类水断面减少至6个,为历年最好水平。

  最近一年来,海盐县大力整治澉浦镇的废塑造粒、印染行业,有序开展环保百日专项行动、交叉执法行动、错时执法行动,为保障南北湖水质撑起了“保护伞”。南北湖村的“清三河”行动,农村生活污水入网的有序推进和生活垃圾定点集中收集处理,则令村民的环保意识日益加强。南北湖水质的改善还得益于“三改一拆”工作的顺利推进,一年来,该县对南北湖景区的农家乐等饭店进行整治,打击了一部分无证经营户,拆除了违建经营户,使餐饮废水排放骤然减少。

  半数饮用水源地水质改善明显

  今年上半年,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考核大市再度优秀。嘉兴大市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均达到功能区目标要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改善了0.53%、46.3%和22.4%。所辖县(市、区)交接断面考核中,嘉善、平湖、海宁、桐乡优秀,海盐、港区良好,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合格。

  全市6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三项指标分别降低了1.0%、36.6%、16.8%,氨氮已经连续3年保持降低趋势,总磷连续2年保持降低趋势。

  此外,和去年同期相比,全市有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类别出现改善,改善较为明显的是平湖市广陈水厂和桐乡市果园桥水厂,新塍塘饮用水源地水质也更上一层楼,义庄河口断面总体水质、石臼漾水厂取水口总体水质均同比提高了一个水质类别。

  “地表水监测断面首次出现二类水断面,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考核大市再度优秀,全市半数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类别改善明显,都是我市‘五水共治’取得成效的显现!”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市区PM2.5浓度同比降低8.2%

  治水、治气齐头并进。今年初,我市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吹响了“五气共治”的号角,统筹推进城市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厨油烟、秸秆焚烧废气治理,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今年1月至6月,嘉兴市区累积优良率为65.4%,AQI优良率位于全省第9位,PM2.5浓度为56μg/m3,居全省第7位,同比降低8.2%,评价为良好。各县(市)中,嘉善、海盐PM2.5浓度与去年同期持平,海宁、平湖、桐乡分别改善11.3%、9.8%和10.0%。

  为实现“嘉兴蓝”,全市各县(市、区)加快步伐推进“五气共治”,如南湖区严控污染源头,稳步推进调整结构,通过煤改气、生物质能源替代、关停淘汰、集中供热等方式大力推进小锅炉淘汰,并且严把项目审批关,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嘉兴经开区则坚持“提标化治理、生态化改造、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开展城北区域废气污染提标整治。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执法倒逼,全方位控制废气污染。

  今年87家企业戴“黑帽”

  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新环保法的实施,成为我市环保部门打击环保违法犯罪的法律“利剑”,今年以来,全市实施“雳剑”系列执法活动,严厉铁拳打击违法行为。

  以秀洲区为例,上半年,王店镇某轴承配件厂废水外排口中锌浓度超标、洪合镇某工具厂南侧围墙外排口锌浓度超标,均被移交秀洲区公安分局进行查处,6名涉案人员被刑拘;秀洲工业区内的李朝化纤废气严重超标,被补征排污费124万元;王店镇的莱邦电器排放废气,被群众强烈举报,区环保局对其实施查封生产线并停产1个月;王江泾镇的李德刚造粒户拒不执行停产,被司法拘留,极大提高了环境执法的威慑力和打击力。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464件,处罚金额2300.3万元,其中完成按日连续处罚3件,处罚金额为77万元;移交公安机关违法犯罪案件26件,行政拘留23人,刑事拘留27人,实施查封扣押362家;桐乡市案件查处增长迅速,案件数比上年同期增加52个,处罚金额增加424万元。

  此外,今年以来市环保局共向社会公开曝光了三批共87家环境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给环境严重违法企业戴上“黑帽”,大大震慑了环境违法企业,也给广大企业主上了一堂警示教育课。

标签:环境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