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秀洲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从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入手,走出了一条管用有效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之路。在开展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秀洲区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推动试点示范,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强化项目监管。上半年,该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完成设计21272户,完成招标9255户,开工建设9132户,新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21.9公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组建专门机构,率先开展普查,秀洲区筑牢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基石。该区专门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集中办公,确保工作有专人负责。针对普遍存在雨污管网现状不明的问题,秀洲区在全市率先实施雨污管网普查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对主城区及中心镇建成区雨污管网进行普查,针对普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制定整改计划。
同时,秀洲区积极出台政策,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制度创新。在农场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下发《关于明确秀洲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材质量要求》、《秀洲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实施细则》等法规政策,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政策保障,并且对不同治理模式采取差别化补助政策。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制定了《非工业项目雨污分流控新“新七条”》、《关于完善秀洲区排水工程雨污分流实测评估规范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秀洲区排水工程竣工测量评估报告细则》、《嘉兴市秀洲区建筑施工企业诚信考核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扎紧控新管理制度“笼子”。
在开展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秀洲区明确以规划引领治污。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该区对已编制完成的《秀洲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进行调整,坚持纳管优先和农村生活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三污合一”原则,对“1+X”规划点做到应纳尽纳,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和喷水织机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该区纳管率由原来41%提高到现在的60%。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自2013年试行控新以来,发现实行项目评估验收解决了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但对存在的质量问题缺乏可操作的评估标准,对后期整改落实情况缺乏评估验收手段。为此,2014年秀洲区专门出台实测评估操作细则,实行“三个必查”和二次复核评估验收备案。
秀洲区坚持试点引路,积极探索适宜的农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和组织实施方式,稳步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结合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在王江泾镇宇泗浜村建设运用膜处理技术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村生活污水减排项目,在新塍镇思古桥村启动中日合作生活污水氨氮减排项目建设,在王江泾金鱼桥、油车港澄溪村等4个农民集聚村落开展平板膜试点建设。通过试点,进一步筛选出工艺稳定、建设运行成本较低、维护管理简便、适合该区推广应用的处理模式。
此外,秀洲区还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严格质量管理。今年该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实施27个项目,建成污水管网67.3公里。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招投标20个项目,开工建设18个项目,建成污水管网21.9公里。为了加强监管,该区实行“周通报、月督查”,建立项目例会制和日常督查通报制度,对前期工程项目质量进行回头看。同时,建立专业监理单位、镇村质量监管队伍、民间监管队伍三级监管机制,通过聘请第三方技术人员、当地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真正做到量质并举、以质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