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及时启动水稻稻瘟病防控工作
2015年7月23日 08:46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丁珩 通讯员 陶献国

    7月22日上午,秀洲区农经局植保站相关技术人员来到王店镇假山村,调查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外围是黄色晕圈,内部褐色,一条褐色环线贯穿病斑并呈两头延伸的趋势,呈梭形病斑,这是稻瘟病叶瘟的典型病状。”相关技术人员拿着一张稻叶说,稻瘟病危害水稻的各个时期,根据危害水稻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危害较大。

  经过一上午的全面普查,假山村种植的水稻秀水321,稻瘟病叶瘟发生面积80余亩,严重地块12.3亩,株发病率接近100%,发病中心出现矮化枯死。“根据菌源、品种抗性、气候条件等分析,预计今年稻瘟病在秀水321、浙粳88等品种上具有大流行的风险。”该技术人员说。

  据了解,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首,前期苗叶瘟极易导致后期产生穗颈瘟(白穗),对水稻产量构成严重威胁,轻者损失10%至20%,重者损失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自1994年以来,秀洲区水稻稻瘟病一度绝迹,如今,为何卷土重来?

  “今年6月中旬以来,雨水偏多,光照偏少,气温偏低,稻苗抗逆性差,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蔓延与流行。”该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稻瘟病一旦在7至8月份遇到连阴雨天气,易呈爆发式传染,今年水稻直播稻密度普遍较高,田间郁蔽程度高,入秋后雨、雾、露、霾等都是发病有利条件。

  除了多雨等天气原因,稻瘟病孢子易传播的特性也是致病的一大因素。据悉,受远距离传播,2014年王店镇假山村开始发病,发病面积2.3亩。“稻瘟病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一般随风能漂移几十公里,甚至更远,变异孢子还会侵染其他品种,使其感病。”该技术人员分析。

  据悉,水稻稻瘟病于1980年代开始在杭嘉湖地区流行。由于1980年阴雨连绵、日照稀少,晚稻稻瘟病在嘉兴地区大暴发,当时的主打品种农虎6号、嘉湖4号发病率达79%,损失产量45.9%。

  随着各种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成功育种以及大面积推广,稻瘟病得到有效控制。“1994年5月1日至10月1日期间,一共只有3天雨,稻瘟病在秀洲区绝迹,单季稻避病性效应明显。”区农经局植保站相关负责人说。

  眼下,秀洲区单季晚稻正处分蘖期,但是天气尚未正式出梅,正是稻瘟病叶瘟的盛发期。这几天,秀洲区各级植保人员正加强田间调查,对秀水321、浙粳88等品种进行全面普查,实时汇报叶瘟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严防穗颈瘟爆发,努力实现病虫大发生年份不成灾。

  “已发生叶瘟的田块要立即药剂防治一次,田埂边禾本科杂草同时防治。”该负责人介绍,具体防治农药为吡唑醚菌酯、春雷霉素+稻瘟灵或三环唑,7至10天后视病情作第2次防治准备。水稻破口期应重点做好穗瘟的预防工作,对秀水321、浙粳88等感病品种全面预防一次,具体防治药剂为三环唑或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对水生动物具有高毒,要远离鱼塘、虾塘施用。”该负责人提醒。

标签:农业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