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第三届“槜李美洪合”文化节开幕,吴越槜李文化展示馆正式开馆,为系统展示秀洲槜李文化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全貌搭建平台。
“地重因名果,如分沆瀣浆,因思吴越事,不敢尽情尝”。在吴越槜李文化展示馆,记者看到南宋诗人张饶同所作的诗词《净相佳李》,这是现今能看到的,记述槜李最早的文字。
而洪合镇种植槜李的历史远不止此。《春秋》记载,公元前496年,越败吴于槜李城,这就是著名的“槜李大战”。秀洲区洪合镇属于古槜李地,位于洪合村的国界桥,在历史上是当年吴越两国的分界线。据历代嘉兴地方志记载,国界桥所在地是吴越古战场。据此推算,槜李在嘉兴秀洲区洪合镇的历史至少2500年。
对于一种水果,有如此详尽的历史研究,实属罕见。为抢救这一历史名果,让槜李产业重焕生机,1999年,嘉兴市槜李研究会成立,开始对槜李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槜李抢救与开发研究项目,保存了槜李种质资源库。2011年,“秀洲槜李”成功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进一步深化了槜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经过多年的槜李抢救和产业化开发,槜李种植已经走进秀洲广大农户。据统计,目前秀洲区槜李种植面积已达743亩,其中规模化种植457亩,庭院种植286亩,主要分布于洪合镇。
“我已经参加四次了,以前得过二等奖、三等奖,这次终于拿了个第一!”洪合镇泰石桥村村民马玉林已经种了8年槜李,这次带来的早熟品种终于在此次文化节的槜李品鉴会上夺魁。“槜李的种植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要想有好品质,种植的时间一定要久。”马玉林说。
在吴越槜李文化展示馆,展示着一张《秀洲槜李标准化栽培模式图》,集中体现着秀洲区技术人员解决槜李生产难题的一系列技术攻关成果。
据了解,因为槜李坐果率低、产量不稳且低,一度阻碍了槜李产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让种植户更快地掌握种植技术,2011年以来秀洲区组织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攻关,通过槜李良种筛选及其结实稳定性研究,筛选出优良的早中晚熟品种,建立了槜李品种示范园和种苗繁育推广基地,并在吴越槜李专业合作社试点建造了槜李棚架、简易保温大棚、遮荫网、喷滴灌、防鸟网等设施,积极探索槜李设施化栽培模式。经测算,秀洲区投产的槜李园亩均产量为500到600斤,亩均产值约20000元。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打开槜李的销售市场,2010年秀洲区成立了吴越槜李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吴越”商标,将槜李种植销售模式由以往“散户式”转变为如今的“抱团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确保产品质量,并通过现场采摘观摩等体验活动提高槜李的知名度、影响力。据了解,经过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槜李价格从路边、集市零卖的20至30元一斤增至50到80元一斤。
而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也已在秀洲槜李的销售中应用。摆放在吴越槜李文化展示馆里的一盒盒槜李产品外包装上,印有二维码,手机一扫,购买渠道、产品生产等相关信息立马呈现,槜李销售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