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走进金福米业有限公司一间新改建的厂房,一套刚刚投入生产的全自动设备正在进行粮食加工。“原来要60多个工人,现在只需要40人,大米的日产量也从100吨增加到了300吨。”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产能是公司引进这套设备的出发点,而这套先进设备带来的功效远不止此,总经理凌宝福告诉记者,这套设备不仅安装了红外线洗刷机等,能够有效剔除大米中的杂质,而且加工过程中的粉尘也显著减少。
正在工业领域中全面推进的“两化融合”已经延伸到秀洲农业领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金福米业这样,通过“机器换人”等途径推进“两化融合”的农业主体越来越多,在信息技术、先进设备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融合中,秀洲农业正日益变“酷”。
一套系统让管理随时随地
2个水银温度计和1个金属探头垂在两列葡萄藤之间,通过线路,金属探头连接着大棚外的温度显示器,正对着显示器的摄像头直接联网,将温度数据实时传送到手机端……这样一套温度感应系统,让农场主陈剑明对108亩葡萄大棚的管理游刃有余。
“温度和湿度对葡萄品质有很大影响,有了这样的系统,不管在哪里都能查看棚内的温度,对大棚管理的火候也拿捏得更准。”为降低天气变化对葡萄种植的影响,陈剑明用各种先进设备“武装”自己的葡萄棚。他告诉记者,除了安装温度感应系统,还在大棚上安装了摇杆设施,现在两个人只要10分钟就能打开60亩大棚的天窗,迅速降低棚内温度。
安装在大门、沟渠、仓库等地方的13个摄像头,也让农场的管理井井有条。“在手机上调出视频画面,就可以看到各个地方的工作情况,就算自己不在农场也能进行指挥,效率高出不少!”陈剑明说。
一台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
吞下去的是鸡蛋,吐出来的是蛋液和蛋壳。一台全自动打蛋机改变的不止是鸡蛋的形态,也推动着东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向无壳液体蛋市场的开拓。
“如果市场稳定的话,1吨无壳液体蛋的价格要比普通鸡蛋高出1500元,养殖场的鸡蛋每天产量在3吨左右,一天的销售额就能提高4500元。”合作社负责人周文银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他就开始养鸡,那时未经加工所生产出来的鸡蛋易受到市场控制、商贩控制,当市场上鸡蛋一多,价格马上被压低。
为提升市场主动权,周文银开始谋划合作社的转型,从以往传统的生产销售鸡和鸡蛋的合作社运营模式转为生产、销售无壳液体蛋。“无壳液体蛋的生产离不开全自动打蛋机。”周文银介绍,这台机器一个小时可以加工15000枚鸡蛋,这是人工打蛋无法达到的效率,通过程序控制可以再分离出蛋黄和蛋清,产品更加丰富。
“一根网线”节约销售成本
全自动粮食加工设备让金福米业的产品生产提质增效,通过网线联结的线上线下销售系统又降低着企业的销售成本。
据了解,金福米业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大米年销售量5万多吨,主要销往江浙一带的各大超市卖场、粮油市场。“要做到及时、无差错,就要靠成熟的线上配送系统。”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钟瑞说,现在公司通过B2B系统与下游直接对接,按照网上订单,将产品发送到对应的门店,改变了以前通过人工下单、电话联系等多道手续带来很多的不方便,节约了很多中间环节。
销售过程的信息化也使金福米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企业的产量和订单量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迅速地匹配起来。”钟瑞介绍,比如有超市今天下了50吨的量,那么公司就可以生产50吨量,而不需要提前生产多少作为存货,这个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