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省级验收
日前,涉及王江泾、油车港两镇12个行政村的秀洲区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继王店——洪合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之后,又一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
据了解,秀洲区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西至古塘村长条港、东至杨溪村戴家荡、南至古塘村李家浜,北至栋梁村省界,规划总面积46400亩。自2010年9月列入创建点以来,经过4年多的建设,综合区实际完成总面积50686亩。
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导向,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形成了“五区二园三配套”的结构。“五区”包括粮食种植区(含粮食功能区)、水生蔬菜产业示范区、种养结合产业示范区、青鱼产业示范区、生态鳖产业示范区。“两园”包括古塘渔业特色精品园、吉丰稻鱼精品园。“三配套”包括水生蔬菜展示平台、农业公共服务渔业分中心、水生蔬菜分中心。
王江泾镇栋梁村,位于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最北面,是水产蔬菜产业示范区的核心之一。通过土地流转,该村从过去一家一户小生产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经营格局转变。目前,该村主体规模平均面积达102亩,不仅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整体规划,而且满足了该村5060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经秀洲区农业部门测算,通过土地流转,栋梁村农户增加租金收入每亩750元左右,5060人员打工年收入在3至5万元之间,为村民及村集体节支增收达187.1万元。而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集中流转土地累计达21452亩,流转率达77.03%,比全区平均流转率高出16.21个百分点,用于发展湿地农业可实现租金收入1609万元。
在其背后,秀洲区探索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精品农业——提质增收”模式,不断提升着园区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土地流转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据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形成新型主体集聚、主导产业连片、基地适度规模,而且沟、渠、路、林等基础设施配套有了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随着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各种新型农作制度的推广,园区农户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原来每亩效益在2150元左右,现在已经增加到8780元,而且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也减少了。”王江泾镇农户姚忠保说起了藕鳖种养结合模式带来的变化。
按照农业生态学和水产养殖学的原理,秀洲区通过立体混养、生态种养、清洁生产、测土配方、无害化处理、尾水循环利用等模式的推广应用,在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构建起了优质高产、节本增收、安全生态的农业生产新模式,并在园区内大力推广“水生种植——水产养殖——种养结合——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生态旅游休闲”的生态循环模式。
针对莲藕、南湖菱等水生蔬菜和青鱼、生态鳖等水产品,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全面推广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优质化(无公害及绿色食品)及产业化,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实施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同方面模式的创新,北部湿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据统计,综合区合计年总收入达4.08亿元,较园区建设前新增收入1.48亿元,新增利润421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个,综合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年实际达到2.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