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党员,有时间做志愿者。从2004年建立党员志愿者总站,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党员志愿者身影,嘉兴,这座崇德向善的美丽城市,已然擦亮了党员志愿服务“金名片”,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11载悠悠岁月,4000余日月光华,怀揣共同信仰,秉承相同信念,南湖儿女以“十年磨一剑”的执著丈量生命的厚度,在南湖畔播撒了爱的种子,在红船旁唱响了“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的主旋律。
一条热线,连通一方百姓需求
1600多名空巢老人只需按下“一键通”呼叫系统按钮,96345和结对的党员志愿者便会迅速响应,由志愿者上门提供“点对点”应急服务,成为老年人的“好帮手”,甚至是“生命线”。
提起96345,嘉兴市民都不陌生。这是一条2003年9月诞生的社区服务求助热线,2004年9月,依托热线96345成立党员志愿者总站,2010年12月,成立嘉兴市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统筹推进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如今,以热线求助常态服务、上门入户结对服务、上街下乡推送服务、点亮心愿个性服务、围绕中心专题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日臻成熟。
作为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一个电话,96345就会带来最及时的帮助。依托440家加盟企业和210名一技之长服务者,96345社区服务求助热线24小时全天候受理市民生活类、咨询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企业服务类的120多项常态服务。
针对社区内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等群体,党员志愿者就近上门入户结对服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结对信息录入96345社区服务求助热线信息库,入库管理的653名特定对象只要拨打热线求助,呼叫中心就能及时联系与其结对的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满足其服务需求。
多年来,在党的诞生地嘉兴,无论节假日还是平时,大街小巷总是活跃着志愿者,总能看到党员服务的身影,志愿服务、结对帮困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11年来,嘉兴5万多名党员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为需要服务的群众送去了温暖。
一批站点,织就一张服务网络
深化“一员双岗”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柔性教育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成为志愿服务的骨干;突破党员组织关系和服务区域的局限,按照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组建医疗安康、法律咨询、节能环保、心理疏导等212支专业服务队……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党员志愿服务。为延伸服务触角,红船旁的党员志愿者将各类服务资源推送到居民身边,推动服务常态化,在南湖景区、月河历史街区、商贸中心、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区域建立了270个“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由所在地的党员志愿者报名轮值,开展志愿者招募、微心愿征集、96345服务预约、民生诉求登记和各类便民服务。纵向同步建站、横向专业组队、面上按需布点,网络状的党员志愿服务架构已经形成,86个分站遍布各镇(街道)。党员志愿服务半径扩大了,从此,群众能更方便、快捷地得到实惠。
“孙国英就业援助工作室”、“‘亚萍一家人’工作室”、“老姚农技服务工作室”……在嘉兴,这样的专业服务工作室还有很多。为满足特色专业服务需求,选取具有一技之长和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党员领衔建立了318个“明星”党员专业服务工作室。按照“一室一主题”原则,结合领衔党员的专业特长,吸收具有相关专长的志愿者加盟,围绕服务主题开展就业扶助、农技指导、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嘉兴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以“志愿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品牌化”为目标,突出行业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百姓,助力地方经济。
“啄木鸟”党员志愿者队伍从无到有、迅速壮大,吸引带动2300余名党员、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城市管理服务,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全国文明委、中国志愿者协会等部门的肯定。
一群党员,会聚一道亮丽风景
一瓣芙蓉一脉香,志愿服务犹如爱的涟漪,在南湖畔荡漾开来。
市区电子小区耄耋老人赵惠萍是名党员志愿者,她与同幢楼87岁孤寡老人李桂芳结成了对子,每天为她买菜、打扫卫生、陪聊天,温暖了李桂芳的晚年。2012年李桂芳去世,赵惠萍身体每况愈下,无法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此时,社区共建单位——南湖区城管执法局党员志愿者赵家红主动与她结对,经常上门看望,帮助解决困难,接过了志愿服务的接力棒。
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为“党员志愿服务日”,在城市广场、集镇市场开展集中性便民服务活动;组建以党员志愿者和各级党代表为骨干的志愿者先锋服务队,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开展各类专题服务;全面推行党支部“1+X”组团帮扶机制,全市2万多户低保户、困难残疾人家庭都有一个党支部和若干名党员直接联系帮扶。
“县农经局选派党员志愿者,指导我们村利用腾退土地建设农业示范项目,结对的企业又帮助解决了12个转产转业农户的就业。组建‘红色联盟’后,大家关系越来越好了。”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党总支书记张林说。机关单位、行政村、企业、社区,4个原本并无过多交集的主体,在嘉兴却以党组织为圆心,建立了“四方红色联盟”。在嘉兴,像这样的“四方红色联盟”已组建1038个,开展交流活动2836次,使城乡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向农村拓展。
去年8月9日,由浙江省委组织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弘扬‘红船精神’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论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建专家、学者会聚禾城,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深化对嘉兴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分析研究和经验推广。
一套机制,激活一种奉献精神
2012年,海宁华丰村在全国农村首创村级“好人好事银行”,倡导广大党员群众争做好人好事。银行以爱心存折为载体,实行爱心积分制度,志愿者的爱心善举以“道德资产”的形式在爱心存折上“存储”,并在自身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或赠与他人时可“支取储蓄”,通过爱心存折、爱心超市将积分兑现为关爱金、创业金、生活用品等,或将积分转账给贫困户、创业户等需要帮助的人群。“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好人好事银行’可以让大家将好人好事长久做下去。”“好人好事银行”行长、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说。
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志愿者服务热情,切实提高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条宣传动员、注册登记、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的完整制度链。把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星级递进式管理;整合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专业社工组织等资源,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专业培训;推广“好人好事银行”、“奉献积分卡”做法,为党员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从成立之初12个分站、1000多名党员志愿者,发展到如今86个分站、212支专业队伍、5.3万名党员志愿者,我市党员志愿服务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群众中的口碑越来越佳。南湖畔、红船旁的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个体的向善愿望演变成群体的为善行为,把自发的为善行为上升为自觉的为善行为,让党员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新风尚,成为价值取向,共同为把党的诞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