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市马桥街道新塘村,一块不起眼的“环境卫生达标户”牌子,却被村民们敬畏有加。以牌管人、以牌管事,一块牌子不仅管出了当地百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也道出了基层治理中一个朴素的道理,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美丽乡村创建中,新塘村列出了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12项指标,每年6次将村民监督队测评分进行汇总。对连续合格的村民,除保持“环境卫生达标户”牌子外,每年再发放两瓶煤气。同时,把卫生是否达标作为村民是否可以享受村级各项福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门前有无乱堆乱放、乱牵乱挂,地面是否干净卫生,这些都可能影响到环境卫生是否达标,是否能够成功拿牌。今年该村实施这一制度以来,环境卫生大大改观,不仅每家每户门前洁净清爽,而且在村里损坏绿化、乱扔垃圾也成为可耻的行为。尽管新塘村没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没有特别的人文景观,但凭借自然、纯朴的品牌,也吸引了周边不少乡村前往取经。
创新基层治理和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当前,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特别是乡村治理能力中,我市各地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在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推动当地重点工作中,也遇到了党委、政府“单拉独唱”,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导致一些工作叫好不叫座,政府“埋了单”,群众“不买账”。
对每一个老百姓来说,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道理说不明,百姓不一定会参与。门上挂上七星八星,老百姓或许也不太在乎。再严厉的政策,如果缺乏执行力,老百姓也会不当回事。而新塘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首先是厘清了村集体和老百姓个人的各自职责,在这些指标中,该村里做的,村集体责无旁贷;该老百姓做的,和百姓利益结合起来,百姓信服。丢掉七星八星,就剩下一块牌子,让无牌户成为村民中的极少数,面子上自然挂不住,村民们自然会认真对待。
新塘村的实践说明,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能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还需要一套接地气、达民意的治理体系。干好基层的任何一项工作,需要大处着眼,更要从细微处入手,把工作做细,把措施做实,才能让百姓“点赞”。
或许,小小的“环境卫生达标户”牌子有些微不足道,但这种工作方法,能从根本上唤起群众的集体意识,进而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