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班“定制公交”于2013年8月15日在山东青岛首次开通运营之后,北京、天津、成都、济南、杭州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定制公交”。近日,嘉兴市区也迎来了首条“定制公交”,为住在市区、工作在乍浦的市民带来便利。
高峰时段人挤人,低峰时段即便没人,也得站站停,一站不落下,这是许多人对公交车的乘坐体验,这样运送乘客的方式虽是多元运送的一种,但一刀切难免不科学、不人性化。而“定制公交”则采取的是一人一座、大站停靠、一站直达的服务模式,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实现公交服务内涵的提升,提高运送效率,这样的模式值得尝试。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需求的社会,“私人定制”已成为市场运作的一道风景,一种潮流。对于乘客而言,“定制公交”的乘坐体验更加舒适、便捷;对于公交公司来说,“定制公交”把有共同出行需求的乘客从普通乘客中分离出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通过市场化配置和整合资源,实现了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如果一辆辆“定制公交”真能够让一群群人放弃开车上班,这对解决道路拥堵、促进节能减排、净化城市空气等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不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定制公交”也需面对人们的质疑和担忧。纵观宁波、成都、海宁等地“定制公交”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如海宁去年年底推出的海宁市区到尖山新区的“定制公交”线路,就因为报名人数太少而作废。人们更关心的是,“定制公交”如何保障安全?如何加强监管?如何保证公平性?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有市民就担心,如果“定制公交”需要财政补贴,会挤占公共资源。
无论如何,“定制公交”不仅照顾了乘客的乘车体验,也实现了消费者社会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为解决城市拥堵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但是,创新还需要周到的规则来落实,因此,相关部门也要做好扎实的市场调研,提供相应的后续管理和服务,只有机制建立好了,服务真正跟上了,“定制公交”才会开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