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区人大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5年6月10日 08:40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丁珩 通讯员 郭元春

  


    

  5月25日下午,在洪合镇文化活动中心,来自该镇11个村(社区)的50名包粽子达人,参加了2015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五芳斋杯”端午裹粽大赛秀洲区预赛。参赛选手们包起粽子来有条不紊,你追我赶,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顿时成为欢乐的“竞技场”。

  在洪合镇文化活动中心里展示民俗,深受老百姓欢迎,已经成为乡镇百姓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平台。自去年底投入使用以来,不少居民自发组织到活动中心开展文体活动,一大批凝聚着传统文化经典的好活动也从这里走进了农村的千家万户。

  2013年,根据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秀洲区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秀洲区人大常委会根据2015年度工作安排,于今年4月份开始对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创新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等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广泛听取了意见建议,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5月26日,秀洲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就进一步推动秀洲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发展提出了审议意见。

  

  多层次调研

  全方面了解发展现状

  “以前要排练个文艺节目就要到镇电影院去借场地,村民们要看书只能到镇里的图书馆或者书店去。现在,这些需要只要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就能全部实现了。”西吴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林说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变化。有了这些文化设施,村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也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从西吴村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到镇级综合文化站,再到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新馆、区图书馆等区级公共文化设施,秀洲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日益丰富。“从调研情况看,秀洲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已基本建立。”调研组相关人员介绍,4月份以来,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及区图书馆,发现秀洲区各主体在搭建公共文化设施平台中的方式因地制宜,但殊途同归。

  据了解,洪合、油车港两镇都新建了文化站项目,其余三镇均已形成具体改扩建文化站规划,两个街道文化站则以整合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形式推进。截止到2014年底,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形式,秀洲区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8家,在中心镇、社区以及秀洲新区、工业园区建成文体广场10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文体需求。

  公共文化设施平台的建设,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这里有多少藏书?”“品种有哪些?”“平时来借书的村民多吗?”在对西吴村文化活动中心调研时,该村图书馆近2万册的藏书吸引了调研组人员的目光。据悉,该图书馆涵盖了种植养殖、养生保健、生活服务、少儿百科、自然科学和文化等众多种类,还配备了电子书等科普教育设备。像西吴村这样的村图书分馆,秀洲区已有12个,同时,镇图书分馆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从镇、村图书分馆,到新农村嘉年华、“一镇一品”、村嫂摄影、排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再到全国美展、省书法展等高规格的文化活动,秀洲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承载力不断提升。“既有基层平台,又有承载力更高的平台,秀洲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正不断提升。”调研组相关人员表示,平台建设也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目前,全区已培育王店镇村嫂摄影队等村级团队300多支,成为活跃在基层的文化力量。

  

  提升发展短板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新成效

  “全区还有20%的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面积不达标”,“秀洲区人均文化投入不足,与全省人均标准相去甚远”,“部分镇、街道仅有一名或两名‘身兼多职’的工作人员”……在《关于秀洲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一组组数据真实反映着秀洲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

  短板就是提升空间。“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品位,必须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常委会会议审议中代表们认为,要继续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强区建设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一体谋划,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群体均等。

  针对秀洲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存在不足和不同程度弱化的问题,区人大建议,围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因地制宜、争取上级支持等方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投入由“养人养机构”向“养事养项目”转变,通过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缓解硬件设施不足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推进嘉兴文化艺术中心、秀洲图书馆新馆项目进展,继续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虽然秀洲区已经配备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128名,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文化队伍建设的滞后仍是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文化站队伍建设,继续推动镇、街道文化员及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配备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要明确镇、村文化员的工作职责,使基层文化员专职专心、专攻专长,有位有为。”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民侨工委主任金德忠说,此外要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逐步构建以专职文化管理员为主、文化志愿者为辅、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基层文化管理服务队伍。

  记者注意到,除了关注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建设与人员队伍建设,如何塑造和推广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也成为一大重点。调研报告建议,要不断扩大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的影响力,探索实施农民画事业与产业“双业并推”的发展模式。以新农村嘉年华等三项区级品牌文化活动为平台,打造“一镇一品”文化活动,精心打造和推广本土文化品牌。“群众实际文化需求始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立足实际,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互动性,让群众既享受文化,又建设文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富表示。


  □照片由秀洲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民侨工委提供

标签:人大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