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今年全市建筑业产值向1250亿元看齐
2015年4月13日 09:23 来源:嘉兴日报 晚报记者 姜鹏飞   通 讯 员 朱跃忠

  翻开中国地图,悄然之间,嘉兴建筑企业走出了一片天地,并逐渐站稳脚跟。

  而在嘉兴所有建筑企业中,巨匠无疑是佼佼者。作为全市建筑业的“一哥”,巨匠集团去年施工产值达到102.77亿元,成为嘉兴首家年施工产值超100亿元的建筑企业;今年1月底,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又晋升为特级,成为嘉兴乃至浙北地区首家取得该资质的企业。

  巨匠为何能够成功?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嘉兴市建筑行业“学巨匠、树标杆”现场会近日在巨匠集团召开,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局局长汪旭明表示:“迅速掀起全市建筑企业学巨匠的高潮,培育发展更多的‘巨无霸’企业,力争今年全市建筑业产值实现1250亿元。”

  建筑业“一哥”是如何炼成的

  浙江、山东、湖南、江西、上海……谈到企业最近几年的“作战图”,巨匠集团董事长吕耀能颇感欣慰,公司省外产值占了全部产值的“半壁江山”,去年承接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就有44个,合计超过100亿元。去年新签合同总额达110.44亿元,其中省外合同业务占到50%以上,这样的成绩在嘉兴市建筑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而最新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到3月,巨匠新签合同总额已超过16亿元,各项业务全面拓展。

  事实上,巨匠在2000年前也是个“小不点”,短短10多年时间,为何能以“超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行业的标兵?这在吕耀能看来,主要得益于公司的3个“五年规划”。

  2001年至2005年是巨匠“打基础、求生存”阶段,施工产值由起步时的1亿元发展到5亿元;2006年至2010年是巨匠“上规模、扩影响”的阶段,施工产值很快由6亿元上升到40亿元,特别是2007年,继获得一级资质后,又夺得中国建筑质量大奖“鲁班奖”,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2011年至2015年是巨匠“抓转型、上台阶”的阶段,施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超过95%,年施工产值进入“井喷式”增长通道,特别是去年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77亿元,同比增长24%,成为嘉兴首家年施工产值过百亿元的建筑企业。

  市建委副主任陈松加坦言,巨匠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行业里的“大腕”,除了有好的战略部署外,更重要的是抓住了改革发展机遇,有长远规划,加强标准建设、科技支撑、人文建设等,“把品质放在第一位,打造行业区域优势。”

  “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努力实现新发展。”吕耀能表示,今年巨匠将加快新一轮转型发展,打造发展新平台,推动上市工作,确保完成产值110亿元,冲刺120亿元,“巩固并扩大行业区域竞争优势,保持嘉兴建筑行业第一,力争全省位次前移。”

  下一个超百亿元花落谁家

  当天下午,来自全市的200多位建筑企业负责人现场参观了由巨匠承建施工的桐乡旅游广场一期项目。“巨匠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确实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嘉兴市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永军说。

  陈松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嘉兴建筑企业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前后完成改制的,也涌现出不少快速发展的企业,但与巨匠相比,差距非常明显。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上规模建筑企业541家,建筑业年产值1134亿元,平均每家年产值只有2亿元,超百亿元企业仅有巨匠1家,超50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21家,占企业总数的5%不到,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小而散”。“全市建筑企业要向巨匠学习,进一步找差距、明方向、定目标,确定各自的发展高度。”陈松加说。

  昨天,记者从市建筑业管理局获悉,今年1月到2月,全市建筑业新签合同总额达到602亿元,产值突破128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省外产值近22亿元。市建筑业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市建筑企业除了加快“走出去”外,还不断调整战略,逐渐向交通、电力、水利等领域进军,不仅拓展了新业务,还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前两个月,全市建筑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23%。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嘉兴建筑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面临严峻形势的时期。”汪旭明表示,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都为嘉兴建筑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今年将继续推动大企业倍增发展,力争全市建筑业产值实现1250亿元,同比增长10%。

  记者了解到,今年市建筑业管理部门还将推进工程质量治理,加快诚信监管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人员、项目三库融合,对招投标、造价、市场、现场进行一体化监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将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到今年年底,全市要在平湖、嘉善两个建设基地投产运行的基础上,推广应用PC产品,形成生产能力,扩大试点工程范围,实现试点工程和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上新台阶,全市新开工建设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面积不小于5万平方米。

标签:建筑 责任编辑: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