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园指导技术
给退养农户讲课
在秀洲区新塍镇,有这样一名农业技术员,他已经在园艺技术推广第一线奋战了31个年头,每天和农民一样深入田间地头,农田是他的“办公室”,雨雪风霜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在日常生活中,他是农民的好朋友,在农民遇到难题时,他又是好老师。从门外汉到高级农艺师,他用坚守写下了对园艺技术推广工作的忠诚和热爱。在农业大镇新塍镇,说起他,农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秀洲区新塍镇农技中心的农技员郝永祥。
精彩故事:帮助退养农户谋出路
上周的一天上午9点,刚刚忙完手头工作的郝永祥走出位于镇农技中心的办公室,驱车直奔万民村赵家埭,来到村民吴荣的家门口,敲门后发现吴荣并不在家里,郝永祥马上给他打了电话,原来吴荣一早就在自家的葡萄田里忙活着。随后,郝永祥步行至吴荣家的葡萄大棚,送上他专门带来的保果制剂。在吴荣家的葡萄大棚内可以看到,枝叶的顶端果实已经初具雏形,因此郝永祥特地前来对吴荣进行指导。
“以这一株为例,11枝里你要选择3枝去掉果实作为‘营养枝’,否则长出来的葡萄个头不大,味道也不会好。”郝永祥还趁机向吴荣传授一些种植技巧,吴荣则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听取郝永祥的建议。“我种葡萄只要遇到问题就找郝老师,他稍微一点拨就完全不一样了。”吴荣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吴荣当年从一名生猪养殖户转型成为葡萄种植户的过程中,也离不开郝永祥的支持。吴荣家是当年万民村小有名气的生猪养殖户,父子两代人都曾从事生猪养殖,在拆除前,他家的猪棚面积已有400多平方米,存栏量最高时有500多头。然而在“三改一拆”行动推进的过程中,吴荣家作为养猪大户也被列入了拆除猪棚的行列。
“养猪虽然经济效益还可以,但是行情不稳定,也给环境带来污染,所以拆除猪棚我没有什么意见,当时唯一担心的就是以后的出路。”吴荣表示,就在他陷入迷茫时,郝永祥带着一套蔬菜、水果栽培资料走进了他家,经过研究之后,吴荣决定从事葡萄种植,因为此前他也小规模种植过葡萄,相对来说比较熟悉。
在郝永祥的鼓励下,吴荣利用拆除猪棚的补贴款承包10余亩土地,开始了从养殖户到种植户的角色转换。经过郝永祥的悉心指导和一年多的摸索,吴荣的葡萄种植技术已经十分纯熟,目前每亩地的净利润在1万元以上。能有今天的成功,吴荣十分感激郝永祥的帮助,“原先养猪虽说比种葡萄省力,但是一旦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十几万二十万元都可能亏掉,现在在郝老师的帮助下,我种植葡萄的收入相当稳定,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吴荣的成功只是郝永祥帮助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的一个缩影,在西吴村,青年生猪养殖户姚春良在郝永祥的指导下成了油桃种植大户;在沙家浜,养殖户沈培根经过郝永祥的点拨,苗木种植搞得有声有色……“为了解决退养农户的工作问题,镇里推出了一系列创业创新培训,其中农业类的由我负责,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了一本《生猪退养转产转业农业技术资料汇编》,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的栽培和管理方法,让退养农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我们还组织退养农户来参加培训班,去年一共办了15期,其中10期是由我主讲的。”郝永祥表示。
精彩故事:只有热爱才能充满激情
怎样种好果树?如何培育新品种?怎样注册商标?对于新塍镇的种植户来说,无论问题有多复杂,答案通通都在郝老师的脑子里。去年开始,新塍镇广播站开设了《郝老师课堂》栏目,通过电波,农户可以与郝永祥互动,遇到“疑难杂症”,郝永祥也会在广播里与农民朋友共同探讨解决。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郝永祥已经在园艺技术推广战线上奋战了31个春秋,在此期间,他先后获得省农业厅表彰的“农产品质量先进个人”、秀洲区政府表彰的“秀洲区新型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和市农业丰收奖等荣誉。是什么让他与园艺技术推广工作结缘?又是什么让他对看似枯燥的工作充满活力和激情?
郝永祥告诉记者,自己当初走进园艺技术这个领域也是误打误撞,“1984年,我进入村班子分管农业技术工作,1988年又进入镇农技站,那个时候对农业技术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于是从头学起,一方面参加浙大远程函授等培训,丰富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向老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此外最重要的是向老农民、种粮大户学习,只有与他们多交流,才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帮助他们排解困难。”郝永祥说。
31年来,郝永祥将艰巨繁琐的基层园艺技术推广工作看成一种享受,他对待农民如亲人一般热情,凡是有农民向他请教问题,他会在第一时间赶去解决,“我把每一次技术推广都当成体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多年来的工作也让我深深感到,只有对工作充满热爱,才有可能在具体工作中充满激情。”
尤为难得的是,在做好园艺技术一线推广工作的同时,郝永祥还十分善于调查研究和总结提高,他把调查研究看成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指南针”和“试金石”。在调查研究中,郝永祥通过扎实的分析向镇党委政府建议农业发展思路,并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农户的认可。有了总结以后,提高也就水到渠成,近年来,郝永祥通过对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提炼,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
谈及对工作的看法,郝永祥告诉记者,自己的毕生追求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我的人生舞台是广阔的田野,我的服务理念是树立自身形象、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故事短评:
N晚报记者 曹起铭
甘为基层农技推广
“孺子牛”
在采访中,郝永祥把自己30多年一线农技工作的座右铭归结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和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三农工作琐碎辛苦,但在郝永祥的身上却不难看出他心中深藏的一份对工作的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充满活力,因为热爱,所以不惧风雨。在基层园艺技术推广的战线上,郝永祥既是“螺丝钉”也是“杀手锏”,在应对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这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时,郝永祥发挥一技之长,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驱散退养农户心头疑虑的雾霾,为生猪减量提质工作在新塍的顺利推进尽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一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