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年3月第三周的星期三,是嘉兴法院一年一度的“法庭开放日”。目前,嘉兴已经有基层法庭18家,在着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就让我们走进基层法庭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来了解他们心中的酸甜苦辣,听听他们的人生感悟。
前一天还在埋头工作,次日却因胃出血不得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接听着一个个或工作方面、或同事问候的询问电话,对于今年47岁的单位业务骨干张林春来说,这次生病,真是生得很奢侈。“妻子陪了我一个通宵,现在休息去了,等下可能再来。不休息下不行,她明天一早还要上班。”病床上,张林春的脸色依旧不好看,声音虚弱。
张林春是秀洲区人民法院王店法庭庭长。他的妻子邬勤怡是南湖区人民法院凤桥法庭负责人。两个法律人碰到一起,总是各有各的忙,连生病也不例外。
因为人生机缘
他们成了半路出家的现实法律人
1993年,于张林春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从杭州的少管所调回了当时的郊区法院(现秀洲区人民法院)。“我早先学的是劳改管理专业,一下子转到法院工作,全部要从头学起。”张林春说,他就是那时认识邬勤怡的。
说起来,邬勤怡也是半路出家的法律人,最早学的是机电专业。由于比张林春早一年到法院,对于法院工作已经相对熟悉。所以有事没事,向同事兼前辈邬勤怡请教学习,成了张林春当时工作之余的一种状态。
也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两人开始越走越近。由“谈得来”,进一步升华起更多的生活情感。1997年,他们结婚了。1998年,他们的女儿呱呱落地。而在这一甜蜜的生活中,他们也始终在工作上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由于都是半路出家的法律人,为了加强自身法律素养,在职考大学、考研究生……要强的他们,始终奋进在自我提升的学习道路上,互相勉励,并以此为乐。
因为心中责任
他们成了追求完美的公正守护者
工作20多年,张林春和邬勤怡都在法院系统的很多部门待过。从基层法庭到执行局、民一庭,再到基层法庭。张林春在基层审判岗位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基层法庭案件繁杂,不少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法律问题。为了把纠纷处理彻底,往往需要法官深入调查、分析原因。一次,张林春办理一件赡养案件,眼前两兄弟都挺老实的,为啥突然不愿赡养老人了呢?张林春觉得一定另有隐情。带着职业敏感,他展开了调查。原来,当初老大造水泥场,老二自留地里的树木遮挡住了老大房前晒场上的阳光,双方因此有了心结。掌握了矛盾根源,张林春对症下药,说服老二将树木移除,化解了两兄弟的心结,赡养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处理基层矛盾,需要依法,也需要凭借经验和阅历,不能就事论事。因为工作中辗转的部门比较多,再到审判岗位的时候,为了重拾业务,邬勤怡一度向张林春好好讨教了一番。说起这段经历,这对夫妇也是感觉颇为有趣。邬勤怡笑说,“以前是他学我,现在则是我学他。总之,互采所长,我们都是追求完美的人。”
因为那份热爱
他们成了奋斗不息的基层实干家
基层法庭因为直接面对群众,这儿的法官很多时候就像一个“全科医生”,他们必须熟悉几乎所有的民商事案件类型,同时也必须知晓从立案到执行全部法律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回应老百姓的各类法律咨询。“我的办公室里老百姓没有断过,来咨询的,来立案的,都是排队等着。”邬勤怡说。起得早,回得晚,难顾家。说起在基层法庭的工作感受,这对夫妇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不过,张林春说,从入门开始,他就对这份工作来了感觉。如今,更是做出了感情。去年全年,王店法庭共办理600多个案件,审判员只有3名。尽管工作量大责任重,作为法庭庭长,更是要亲力亲为,对每个案件进行必要的把关,但张林春干得很带劲。
邬勤怡是去年底到凤桥法庭任职的,作为南湖区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庭,法庭目前具有办案资格的法官仅2人,2015年度的前两个月,法庭收案170件,结案152件,工作量之大显而易见。“有时也会疲惫,但你在做,就该做到最好,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不是么!”朴实的话,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