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劳动部门提醒: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要擦亮眼睛
2015年3月17日 08:32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沈洁 通讯员 李广强

    近日,洪合镇某纺织企业由于订单增加需要人手,招录了声称身份证和暂住证忘带了的求职者李某。上岗后,李某补办了身份证,经该企业核实,李某出生于1997年,因为年满16周岁,于是让他正式入职了。然而,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巡查时却发现,李某今年的实际年龄是15周岁,他冒用了哥哥的身份证,因此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使用童工现象,将接受区劳动部门的惩处。

  记者从秀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自羊年春节长假结束后,大量返乡过年的新居民陆续回到秀洲区,今年3月,掀起了节后招工的第一轮热潮,每个周末都有不同主题的招聘会,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困难妇女、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及新居民等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合适岗位。然而,在这一片热闹繁忙招工的现象背后却暗藏着陷阱,像洪合镇某纺织企业这样在招工中吃了“哑巴亏”的用人单位并不罕见。工作人员再三提醒涌入招工热潮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要擦亮眼睛,仔细鉴别各类招工信息和求职者个人信息,谨防踏入陷阱。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最常见的招工陷阱就是被称为“牛皮癣”的街头小广告。那些随处张贴的小广告上往往写着“薪酬可观”、“待遇从优”等内容,迎合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然而,在这些小广告上露面的用人单位经区劳动部门核实后,大多不是正规单位,各类招工手续不全,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以“高薪”的名义引诱求职者上钩。因此,工作人员建议求职者务必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或者选择具备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不要轻信街头小广告,也不要到无证无照的“黑中介”求职。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多求职者在跑招聘会的同时也会选择登录各种人才人力网投递简历,而一些不正规的网站会随意向社会公布求职者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导致个人信息泄漏。因此,工作人员提醒求职者在网络求职时要尽量选择知名度较高的专业人才网站进行注册,妥善设置密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电子信箱、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对于招聘单位在网上公布的单位信息,求职者也可事先打电话求证或向当地工商部门求证。

标签:招工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