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两会后,改善民生方案看落实
2015年3月16日 09:31 来源: 南湖晚报

  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随后,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问题。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成为两会贯穿始终的话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许多人们关心的热点议题,包括反腐、环境、司法公正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立法法修改草案的通过。依法治国,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立法法的修改,给社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税收法定”开始推行,个人和企业的税负将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定。

  这显然是对经济发展的利好,也是对民生的改善。由此也可看到,改善民生,让年轻人有希望、有梦想,让中年人生活平稳、负担减轻,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也会成为今后政府的重要工作。

  在今年的两会上,无论是代表委员还是政府官员,都大量提到民生问题,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与养老相关的延迟退休、养老基金的投资保值、全国的养老金统筹;例如高考的改革、取消非行政许可的审批收费;例如医疗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例如放开存款利率、调研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公路收费办法等等。

  在两会上,这些已经不仅仅是话题,而是相对具体的方案,这些方案大多拥有时间表。也就是说,在两会之后,大量涉及民生的领域将会展开实际的工作,推进改革,任务将极为艰巨复杂。

  由此可看到,有些长期积累的民生问题,到了着手解决的时候,人们的生活品质会在一步又一步的改革中逐渐得到改变。

  可以看出,从民生角度考虑经济现象、发展现象,是政府的出发点。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到住房,就强调了它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民生问题。在住房关联到的种种事情中,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依旧是重点。在回答电子商务的相关问题时,李克强总理也谈到网购开拓了新的商业空间,给了人们创新活力。涉及千万人就业、生活的新事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顺势而为”成了鲜明的态度。

  这样的姿态,当然鼓舞人心,也会进一步刺激人们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不过也应该看到,一些局部,仍旧为旧有的利益格局所羁绊,在改革上依旧有犹豫、反复,还有一些改革的措施与方向,仍处于争论之中,阻力较大。这就要求主政者努力站到更高的角度,充分认识到改善民生实际上是对经济最大的推动,也是对国家利益最大的保障。

  李克强总理谈到简政放权、减轻创业成本时就说,这时候需要政府有“割腕”的勇气,法外的权力要放弃。在这一点上,政府各个部门应该有统一的认识,态度该明确,改革要坚决,措施也要更加积极。要改变“与民争利”的思维,要让全体人民都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实际上,放水养鱼,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民生的改善,比任何投资获得的回报都大。眼光放长远,让人们的财富增加、生活环境安定省心,将会使全社会拥有更大的活力。

  民生问题,将是两会后最需要积极推动的事情。管理者应该对此拥有清醒的认识,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本质上来说,政府运转的最根本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民生。不辜负代表、委员们的期望,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以法律为行事准则进行改革,让人民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与更多的创业、工作机会,是各个政府部门都需要做到的。

标签:民生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