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什么?
有人说,是亲朋好友聚会时,觥筹交错的那份安心和尽兴。
有人说,是举家出门游玩时,内心生发的那丝畅然和舒心。
有人说,是万家灯火亮起时,窗口传来的那阵欢声和笑语。
还有人说,是深夜独自归家时,由衷感到的那种淡定和从容。
……
衣食住行,居住在这个城市,人们对于平安的体悟,来源各不相同。平安的感受,却是不尽相同。十年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嘉兴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完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管理难题,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全市平安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在平安建设“九连冠、夺银鼎、满堂红”的基础上,过去一年,全市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突发性事件、重特大安全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实现了刑事发案、安全生产事故、信访总量“三下降”,圆满完成上海亚信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安保任务。经自查自评,全市和7个县(市、区)平安考核全部达到合格。据省统计部门抽样调查,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36%。
在层层落实责任中,在深化改革大潮中,为平安建设增合力、添动力
一个城市的有序发展,一片区域的经济繁荣,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年平安建设的征程中,我市始终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有关平安建设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强化抓平安、促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多年来,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常态。全市各地各部门也把抓好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综治工作目标责任,通过把平安考核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综合考评体系、不断增加考核权重、强化事故警示和经常性平安形势研判等,不断增强平安建设齐抓共管合力。
在各重点时段、重要节点、重大节日,由市领导亲自带队赴各地各重点要害部位开展平安建设督查;每月对各地平安建设情况进行模拟评审打分,对存在平安建设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所在地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平安约谈,促进整改,2014年以来已对3个地区、6个部门负责人进行平安约谈;多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地的校园安保、社会应急联动、企业安全生产以及火车站、汽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公共安全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每年举办平安综治培训班,不断提升从事平安综治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这些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为我市平安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
按照中央、省级部署,我市还借全面深化改革之机,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在我市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实施意见》重点改革任务清单公布的201项改革任务中,与平安建设密切相关的就达70多项。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推进社会应急联动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公众、舆论、司法监督相结合的环境监管体系……众多创新工作的有力推进,全面汇聚了新时期的平安建设新动力。
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在加强综合施策中,为平安建设破难题、提实效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嘉兴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
一年一度的全国龙舟大赛、国际轮滑邀请赛、中美男篮友谊赛、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些年,嘉兴大事多、要事多。维护主要节点的社会稳定,成为当地平安建设的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为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在全面建成三级联动(市、县、镇三级社会应急联动机制)、三大平台(社会应急联动工作平台、可视化指挥平台和内外网信息交换平台)、三级响应(按照应急任务的紧急程度把社会应急联动单位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联动单位)“三个三”联动体系基础上,通过健全指挥体系、加强联动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我市取得了联动警情的响应速度明显加快、群众满意稳步提升的成效。仅2014年,全市共受理群众各类求助和救助报警17万余次,其中需要公安机关参与求助和救助联动7万余次,直接接报需要开展社会应急联动近10万次。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针对群众反响大的突出问题,我市加大对命案、涉众型经济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和面大量广的侵财型犯罪,以及污染环境犯罪、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的打击力度,切实做到露头就打。同时,还以点带面,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像秀洲区对8个社会治安相对复杂的社区警务室管辖区域进行了挂牌招标整治,16名民警通过竞标成功承包到自己的“责任田”,从统计情况看,当前,这些地方的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8.2%,两车警情下降7%,赌博类举报警情下降38.1%。
通过大力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建成专群结合、点线面覆盖、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衔接、人防物防技防心防联控、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立足社会关注度高的一系列问题,我市还大力开展全市道路交通“纠违治危”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等,有力助推了我市的大平安建设。
在发动群众参与中,在深化技术支撑中,为平安建设强基础、明保障
一个地方的平安建设,党委政府责无旁贷,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联动配合、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立足多年的平安建设基层基础,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工作和机制创新,深化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2013年,以“三治融合”为手段,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办”为目标,一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在桐乡生动展开。获得专家学者频频点赞的同时,2014年,这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也在嘉兴由点及面地不断推进,并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社会治理六大机制之一,在全省推行。在全市基层,初步实现了在政府主导下,以法治和德治为手段,以基层自治为落脚点,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大力助推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养殖业减量提质、经济转型升级等全市重点难点工作,也为全市平安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根据上级要求,我市还积极推进全省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与我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网的“两网”融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我市开展较早,当前,全市共有8719个网格,9434名网格信息员,其中的网格信息员大多为群众志愿者。”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在网格信息员中推广应用“综治E通”等移动终端,为网格信息员即拍即传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民生救助等信息到全省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提供了便利。而通过网上受理、网上分流、网上督办等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和人员则需协同处理,全程跟踪。据介绍,自“两网”融合工作开启后,以前到处打电话找不同部门协调的事少了,大量矛盾在镇一级就能得到迅速解决。
在全市22个部门内开展28项系列平安创建活动,范围涵盖校园、家庭、医院、市场、景区、工地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引大量群众参与;持续壮大村(居)群防群治队伍,全市已有各类村(居)群防队伍802支6233人,其他志愿者、义务巡逻队326支5895人……点点滴滴有力的举措,无不在说明,只有发动最广大群众的力量,一个地区的平安建设才能真正持久、有力、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