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专题 > 2015秀洲两会 > 两会快讯
两会连线: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2015年2月6日 10:22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丁珩 蒋彧淼

    □两会连线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充分结合区域特色,扎实推进北、中、南三条精品线路的建设,满足秀洲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此次召开的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如何推进“四美”融合,塑造美丽乡村神形兼具的发展内核畅所欲言。言谈间,虽然角度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将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到底,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规划引领充分发掘文化特色

  每一个村庄的发展都有文化闪光点。“上世纪70年代,陈保庙桥出了10多位大学生,代代流传的勤奋好学风气,成为了庆丰村的文化特色。”区人大代表殳金良说,围绕“状元村”这一主题,庆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从整体定位到具体细节都有详细的设计规划,规划建设了“登科长廊”、“及第桥”、“书生号舍”、“文史馆”等景观,通过具体、可操作的实施项目充分烘托出“状元村”的文化特色。

  “‘美丽乡村’不是简单地打造‘万村一貌’,要重视规划,赋予个性。”区政协委员王菊华认为,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了南部“果林梅香”、中部“田园古镇”、北部“湿地水乡”三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落实到具体的规划建设中,更要立足于村庄实际,充分发掘、保留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突出村庄个性,切忌重复建设。

  长效管理营造美丽环境

  如何保持村容村貌的长期整洁,是区人大代表沈真华关注的热点。“良好的村容村貌一方面要靠营造,另一方面要靠保持。”沈真华说,钱家桥村将村庄立面、文化墙、绿化带改造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并实施整体的绿化、亮化、洁化、文化建设,“而这一切都要靠‘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村民自治等措施来保持,才能巩固村容整治的成效”。

  “村容村貌的保持,既要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连片整治,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加快农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对于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区政协委员林兴乐建议,可以建立村道、河道监督员队伍,实行定期公示制度,并严格执行垃圾清运和集中处理制度,让百姓逐步养成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村容村貌。

  村民创业增收需要产业支撑

  就如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一样,美丽乡村建设也要找到产业支点。“‘状元村’的背后还有农业产业支撑,能吸引、留住游客。”区人大代表殳金良坦言,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推动了农业“接二连三”发展,采摘、农家乐等旅游业为村民创业增收拓宽了新途径。

  “美丽乡村建设要根据自身禀赋,尊重农民的生活形态,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特质,做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比如王江泾镇的洪典村就是依托莲藕等特色产业,再造了特色亮点,让游客感受到‘春天观景、夏天赏荷、秋天垂钓、冬天吃鱼’的乐趣。因此,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支撑点。”在区政协委员王菊华的眼中,“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营造氛围提升乡风文明指数

  “景观设施造得再漂亮,环境整治投入得再大,从长期来看,最后还得靠村民们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乡风文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区人大代表殳金良有着清醒的认识,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的实施,村民们不仅看在眼里,也慢慢养成了文明习惯。这些工作倡导的理念正在被村民们认同,转化为自觉行为。”

  在提升乡风文明的过程中,党员、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也是一大推动力量。“党员、村干部在村民们心中都很有威信,以他们为表率的示范带头作用也更加有效。”区政协委员林兴乐认为,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的基础上,还应该将文明生活规范纳入村规民约,成为人人认同的制度、人人践行的规范,从而提升乡风文明的指数。

标签:两会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