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病总得往市区跑,现在路途比原先减少一半。”昨天,家住秀洲区新塍镇的张柳芳再次来到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准备接受透析治疗。“这里的服务很温馨细致,看病的水平与市区的公立医院没啥两样,环境也相对比较安静。所以没必要都扎堆去公立医院。”她说。
随着近年来我市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积极鼓励和引导,一个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已逐渐形成。截至2014年12月,我市已有社会办医院25家(在建9家),占全市医院数量的43.86%;总床位数4797张(在建2821张),占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24.05%。“从数字上看,我市已提前完成了省政府‘十二五’末期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达到20%的目标要求。民营医院也为我市医疗服务体系注入了全新活力。”市卫生局副局长沈勤表示。
按需配置规划引领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要求,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其主要任务被定位为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来说,专科、特需、高端的医疗服务是其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市医疗机构设置的“十二五”规划,我市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不合理的规模扩张,原则上政府不再新建综合性的医疗机构。
“具体到我市非公立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院的发展规划而言,方向会更加明确,也更符合我市居民的实际需求。”沈勤说。去年9月,市卫生局印发《嘉兴市2014—2015年新增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鼓励、引导、支持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康复、护理、疗养、老年病、肿瘤、儿童医院等医疗资源稀缺领域以及特需医疗服务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嘉兴60周岁以上老人已有77.07万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人为11.08万,老龄化程度已据全省首位。“在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床位短缺、护理人才匮乏、养老需求差异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利用规划引领,将社会力量更多地引向这些领域,有利于促进我市社会办医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可有效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沈勤表示。
政策扶持公私平等
早在2003年,我市就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有序开放医疗市场,为社会资本办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为了打破以往掣肘民营医院发展的“玻璃门”和“弹簧门”,我市不断针对民营医疗机构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路径进行探索。除了公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外,在医保纳入、审批准入、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民营医院也开始享受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待遇。
“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体现在很多方面,对卫生系统而言,优化和简化审批程序是一项,但更需要考虑和去改变的,是如何让民营医院享有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沈勤表示。据了解,经过前期的政策调整,目前,我市已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在为民营医院构建业务技术指导平台的同时,也参与市(县)级组织的医疗质量检查、技术职称和重点学科的评审、帮扶等业务培训和学习。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资格认定、科研立项、成果鉴定、评先评优等方面也已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与此同时,过去对民营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限制也已取消。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行业统一监管范畴,对民营医疗机构在卫技人员准入、临床医疗技术准入和医疗设备准入及医疗质量、医疗行为、医保政策执行情况等纳入统一监管。“无论是前期审批还是后期监管,都与公立医院无差别对待。”沈勤表示。
民办公助合作办医
对于许多民营医院来说,发展途中最为缺少的往往不是资金而是技术。如何有效帮助民营医院尽快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运行,以缓解其管理和人才短缺的局面?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虽然办医模式多元化了,但群众依旧得不到实惠和便利。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市鼓励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双下沉工作中,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对接民营医院并提供扶持。2013年1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与嘉兴雅达国际康复医院签订技术和管理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嘉兴市第二医院负责向雅达国际康复医院派遣医疗团队,协助开展工作;去年1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与嘉兴常春藤老年医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民营公助的模式共建常春藤老年医院……
“让三甲医院与民办医院‘牵手’、优势互补,是我市认真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助推我市民营医院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模式,同时对公立医院改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沈勤说。据了解,接下来,我市还将有序、规范地探索和开展医务人员多点职业和自由职业的模式,进一步缓解民营医院人才缺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