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教育局获悉,随着近日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落户我市,嘉兴市政府日前下发《嘉兴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下称《提升计划》),对未来三年我市特殊教育的提升进行了规划,在提升我市适龄“三残”(视残、听残、智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的同时,努力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加快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标:2016年我市“三残”孩子义务教育入学率98%以上
根据市政府《提升计划》,我市力争到2016年底,适龄“三残”(视残、听残、智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
为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布局上,我市将按照国家和省定标准,配置专用教室及设施设备,到2016年底,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完成标准化的专用教室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全市人口较多、有需要的农村镇(街道)的小学和初中各建立一个标准资源教室。三年内完善“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布局规划,同时按持证适龄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采取“轻度残障随班就读、中度残障就读特教学校、重度残障送教上门”的原则,采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实施特殊教育,不断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在公益性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减免保育费;对需要语言及其他康复训练的聋儿、脑瘫儿和智障儿、视障儿和孤独症儿,凡家庭经济困难的,可减免康复训练费用;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在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免收住宿费,免费享受爱心营养餐;在高中段学校就读的,免除学费;将在高等院校全日制就读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纳入资助体系,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待遇;对参加自考、远程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并完成大专以上学业取得文凭的残疾人,各地予以奖励。这些减免费用由各地财政予以补助。
特殊教育改革实验:我市将“三面兼顾”合力推进
列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后,我市将如何“施展手脚”?市教育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总的来说,我市将在医教结合、随班就读和上门送教三方面同时推进。为此,我市已确定市特殊教育学校深化实施“医教结合”项目、海宁市试点“随班就读”项目、桐乡市试点“送教上门”项目。
据去年11月统计,目前在我市拥有学籍的1000余名“三残”儿童中,近八成在市域各特殊教育学校和义务教育段学校就读,另外还有两成左右因身体原因接受“送教上门”的教育方式,总体99%以上的“三残”适龄儿童已经得到义务教育的覆盖。
下一步我市的特殊教育将怎样进行巩固和细化?这位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提升计划》,除了义务教育,将向残疾孩子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头延伸。目前市残联已经在市区开设“阳光乐园”接受残疾儿童入园,海宁市面向残疾儿童推出一年学前教育,秀洲区则建立了“脑瘫儿童教育基地”,为我市残疾儿童实现“入园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残疾儿童入园,计划到2016年底,残疾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满足残疾儿童入园需求。在义务教育随班就读方面,除了正常上课外,还将进行康复训练补偿,在师资上,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今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资源教室的比例将提升到50%以上。
此外,为了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的政策,我市特殊教育教师将享有本人基本工资15%的特殊教育津贴;对从事特殊教育满10年的,由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放荣誉证书并再加发本人基本工资15%的特殊教育津贴;满15年并在特殊教育岗位退休的,其享受的特殊教育津贴计入退休金。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倾斜,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教育的教师,在实施绩效工资时予以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