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新旧交替间,秀洲梦想之花持续绽放,精彩故事纷呈迭起。波澜壮阔的前进道路上,深化改革逐步推进,百姓生活不断改善。新常态下的秀洲,更是有着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作为。即日起,我们特别推出“新常态、新征程——喜迎两会”系列报道,生动讲述精彩的秀洲故事,既为回顾也为前瞻,敬请关注。
故事一:制度化建设让志愿服务“时刻在线”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员……”昨天上午,高照街道运河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往常一样,翻开手中的记录本,把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情况记录在册。在秀洲区34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点,都会有这样一本《社区公共场所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点工作手册》,记录着近期志愿者服务活动情况。
“今年,我们社区开展了多项志愿者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因此我们对志愿者开展服务的具体情况和产生的效果进行及时记录,并将此作为推荐各级志愿者先进的重要依据。”高照街道运河社区相关负责人说。这种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把零散分布于社会上的善人、善心、善举加以整合、提升,使愿意奉献爱心的人与需要帮助的人之间有效对接。
故事二:在农村“生根发芽”的志愿服务
“现在是红灯,请您耐心等待绿灯亮后再过马路。”每天,在秀洲区洪合镇洪昌路口处,几个头戴小红帽、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早早地站在路口,微笑劝导行人以及车辆遵守交通规则,成为该镇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这支劝导队是由几名镇里的新居民志愿者组成的,遇到行人或车辆欲闯红灯时,就会上前耐心地说服,记得有一次,绿灯变成了红灯,一个老年人因为腿脚不便,还没过马路,我们志愿者上前扶起那位老人就往路边走。”志愿者小张说。
在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热火朝天的同时,秀洲区已经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延伸到农村,整体推进农村志愿服务组织网络的建设。
故事三:“五长制”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
家住秀洲区殷秀花园的楼道长史妙琴每天买完菜便和小区里的其他楼道长一起清扫楼道,她还把自己的老伴也带到了清理队伍中来。“过去,有些租住人员进出门时免不了随手扔垃圾,虽然我们见一次就劝阻一次,可是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现象发生。”史妙琴笑着说。楼长们的认真劲儿让居民们深受影响,如今,楼道里的垃圾没有了,邻里间相处得也很和睦。
在秀洲,不光有楼道长,还有路(街)长、河长、店(岗)长、网格长,自去年9月份开始,“五长”深入各个社区开展道路保洁、文明劝导、慰问空巢老人等十余项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参与志愿者400人次,共计服务时间1000多小时。
【精彩点睛】如何让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的诉求,把服务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2014年,秀洲区紧紧围绕“三关爱”、邻里守望、“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作为服务重点,开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各类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仅“邻里守望”一项活动就有22600余人参与,共计服务时间18160小时,投入资金169万余元。此外,秀洲区建立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印发《秀洲区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努力以“建制度、进社区、做帮扶”为重点,汇集力量,营造良好风尚。值得一提的是,秀洲区还建立志愿服务信用贷款激励机制,让整个社会认同好人、回馈好人。
去年,秀洲区在坚持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的同时,突出品牌化。创新建立了“党委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搭台、有关部门协同、社工志愿者唱戏”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新模式;开展志愿服务“五长制”助力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搭建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以小平台推动志愿服务大发展。
【行走进行时】新的一年,秀洲区将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继续深化“三关爱”、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并且用心打造志愿服务文化,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时,统一使用中国志愿服务标识。
此外,大力推进社区志愿者服务点建设,以社区志愿服务特色项目为支撑,打造服务品牌。与此同时,拓宽志愿服务领域,让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坚持以城带乡的原则,动员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健康、法律、科普、农技等志愿服务,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