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伴随着秀洲区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层慈善组织纷纷建立,不光区级慈善救助得力,就连一些村,都开始挖掘慈善工作亮点,宣传现代慈善理念,营造人人参与慈善氛围,这其中,油车港镇池湾村就是典型代表。
近日,该村结合实际,将开展“慈善文化村”建设项目,人人参与慈善,让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村民扶贫济困、慈善奉献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村级帮扶基金得到壮大,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普遍救助,文明和谐幸福村的建设得到巩固提升。
壮大慈善资金建设,奉献爱心暖村庄
在池湾村,这个近2000人的村子,不仅是省级民主法治村,还是省级文明村。同时,为应对突发灾害、帮助困难村民,从2012年起,村里就在上级民政和慈善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村慈善工作站,是全区首批建立的慈善工作站之一,村里也因此常年设立捐赠箱随时接受捐赠。
池湾村慈善工作站的村级帮扶基金已累计募集15万元,工作站在资金的使用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上都严格按照《秀洲区慈善总会村(社区)慈善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具体执行,并做好慈善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2013年至2014年,该村已支出村级帮扶基金6.3万元,其中3.4万元用于本村困难老人、学生、大病户或突发困难的村民,每人救助不超过2000元,已累计救助20余人,充分发挥了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应急救助不出村”。
“接下来,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一次募捐,加大人人参与慈善的感召力,确保村级慈善基金成为有源之水。”池湾村党支部书记熊建祥说。同时做好爱心捐赠的公布,做到捐赠者榜上有名,富有光荣感,并增强慈善资金的透明度。
“造血型”慈善扶贫,百姓生活有奔头
岁末年初,正是草莓成熟和上市的“两旺”时节。池湾村的千亩荡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扶持户的草莓大棚里更是一片忙碌景象,扶持户们忙着采摘成熟的草莓进行装箱。由基地扶持的10位贫困种植户,今年再一次尝到了种植草莓的甜头。“基地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全程跟踪‘一条龙’服务,努力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真的很感谢。”贫困户小卢开心地说。
按照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的要求,发挥千亩荡慈善扶贫基地的“造血”功能,对扶持户的技术培训、田间指导、跟踪服务、联系销售等方面工作,使大多数低保、低收入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
传播慈善文明理念,引领道德新风尚
“慈善文化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建设慈善文化村,就是要做到慈善文化广泛普及,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合力打造一流村貌,营造慈善文化宣传氛围。” 熊建祥告诉记者。
眼下,池湾村的农家墙壁上一幅幅构思巧妙、技艺精湛又贴近农村生活的“文化墙”,连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画廊,吸引了无数村民的眼球。新二十四孝、新农村建设、“五水共治”等主题内容都融入了这面墙,成了该村一道新的风景,百姓不仅爱看,而且一看就懂,增添一份文化家底。
开展慈善文化村建设,池湾村立足于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慈善文化的承载和激励,不断提高村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以及慈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该村成为思想道德的阵地,广大村民争当慈善事业的参与者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