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1月,姚庄镇财政总收入5.42亿元,同比增长12.04%;地方性财政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12.0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8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生产性投资26.83亿元,同比增长10.3%……2014年是姚庄镇进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第四年,在新的建设轨道上,姚庄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还能保持着这么强的冲劲?
“经济的稳健增长依靠做强产业特色,社会的良序发展依靠小城市建设。”嘉善县委常委、姚庄镇党委书记朱苗说,“第一轮培育夯实了产业基础,也筑起了城市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产城融合将成为姚庄最有力的竞争优势。”
今年前10个月,姚庄两大支柱产业光伏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72.3亿元,精密机械产业总产值达62.3亿元。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小城市培育进入攻坚阶段,姚庄的城镇化新路径也正变得日益清晰。
以城聚产,搭建产业集聚主平台
日前,2014海峡两岸(嘉善)经贸合作平台发展论坛在姚庄镇举行,总投资额达到6000万美元的3个台商投资合作项目分别签约落户,预计项目投产后,年总销售额将超过4亿元。同时,浙江姚庄经济开发区分别与台湾台中工业区、台北内湖科技园区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
据统计,截至目前,姚庄共有规模以上台资企业64家,合同利用台资3.57亿元,实际利用台资2.63亿元。而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精密机械产业。作为姚庄工业经济的主打产业,当前,姚庄已有超过70家精密机械企业,涵盖整机生产、零部件配套以及原料生产、再加工等一系列周边产业。
浙北一隅的小城市何以能够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甚至成为产业集聚的主平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城镇化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腹地。姚庄的产业要做大做强,首先就要以城镇化夯实基础、提供空间,进而提升向心力。”朱苗说。
不久前,浙江格蕾特电器有限公司、嘉善宝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两家姚庄企业入选了2014年全省100家“小升规”创业成长之星名单。它们为什么能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企业发展离不开小城市建设所提供的良好环境。”两家企业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城市的发展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设施,另外,姚庄人在城镇化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脚踏实地精神也令我们对经营与发展更有信心。”
以产兴城,寻找小城市崛起的新动力
今年,姚庄镇工业园区实现提档升级,正式挂牌浙江姚庄经济开发区。
对于姚庄来说,这一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平台后,姚庄在培育大产业、提高产业集聚以及引进大项目、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方面具备更为有利的条件。”姚庄镇副镇长胡玉龙说,“而这,将更有力地推动姚庄的小城市建设。”
城镇化离不开产业化,乐业才能安居。产业集聚给姚庄带来了漂亮的增长曲线,也带来了人口集聚、消费市场以及由“镇”向“城”转变的强大动力。人口集聚倒逼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近年来,车站、医院、幼儿园……一大批利民惠民的民生实事项目在姚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产业集聚不仅在环境上改变了城市风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小城市的精神气质。产业的发展使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变得愈来愈迫切。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五大公共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行政审批不断提速……姚庄在体制机制上愈发灵活,在功能上日益完善,企业、居民基本实现了办事不出镇的目标。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只是空壳,对于姚庄来说,光伏与精密机械两大产业基地的引领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朱苗说,在产业推动下,姚庄正以城市的眼光重新规划空间结构,谋求更好的后续发展。
产城互动,描绘新型城镇化路线图
上周,姚庄镇农房改造集聚二期桃源新邨第二批复式公寓房抽签选房工作圆满结束,334户农户通过公开抽签的方式选到了自己满意的房屋。农房改造集聚一方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为土地综合利用提供了更大的产业化空间。
“小城市建设要精打细算,一亩地要有一亩地的效益。”把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城市里不仅有生产,还有生活。对于土地面积并不宽裕的姚庄来说,为了同时承载产业空间与生活空间,产城融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小城市培育走到第四年,姚庄的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要往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姚庄镇党委、政府心中早已有了明晰的答案。
“第一轮小城市培育中,姚庄分别在产业提升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这两部分要实现有效衔接、相互支撑。”朱苗说。“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这是姚庄在最新的三年行动计划中,被强调最多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