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势低洼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湿地农业?如何在优化种植结构中提升单位经济效益?11月24日下午,由嘉兴市秀洲区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承担的秀洲区北部三镇湿地多模式种养结合示范推广项目通过省级验收,经过三年的项目建设,秀洲区北部在水生作物栽培及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化水患为水利,化劣势为优势。
构建十大示范园区
新型农作制度深入人心
秀洲北部三镇地势低洼,16万亩低洼田长期处于水淹状态,粮食稳产难度大。从2011年开始,秀洲区在北部王江泾、油车港、新塍三镇启动了湿地多模式种养结合示范推广项目,找到了一条适合低洼湿地的农业发展路径。
为加快该项目的成功试验示范推广,秀洲区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在全区完成规划建设10个示范园区,培育了70多户与湿地园区建设相关联的专业规模大户。
据统计,项目实施之后,北部三镇种植水生作物面积近4万亩,种养结合面积达到5300多亩,年净收益达6000万元以上。水生蔬菜及种养结合新型农作制度已成为北部湿地农业的主导方向。
在构建“水生作物+水生鱼类”的过程中,通过外出考察取经、加强技术培训、多次交流座谈,秀洲区逐步形成了藕+鳖、藕+黑鱼、藕+泥鳅、藕+鲫鱼+彩鲤、菱+鳖、菱+黑鱼、菱+泥鳅、稻+甲鱼、竹叶菜+黑鱼等九大成熟的种养结合模式,并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让推行种养结合新农作制度变得具体可行。
实现三大项目效益
湿地农业转型升级
“单种水稻的效益跟水稻套养甲鱼的效益根本没法比,多出来的利润主要在甲鱼。”王江泾镇栋梁村姚忠保处,今年单种水稻的每亩纯利润在591元,水稻套种甲鱼的每亩纯利润有2200多元,其中每亩甲鱼贡献了1600多元。水稻套养甲鱼的亩均利润还不是九大种养结合模式中效益最好的。据区经作站调查统计,在种养结合的模式中,效益最好的是“藕+甲鱼”,亩均纯利润达7254.3元,“藕+泥鳅”以亩均纯利润2728.6元次之。
种养结合带动的农村土地集中流转,也推动了村集体收入的增加。据王江泾镇栋梁村党支部书记陆法忠介绍,自从确定为种养结合示范园区之后,该村整村流转土地面积2147亩,光这一项就能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187.1万元。而在北部三镇,像栋梁村这样用于发展湿地农业的土地集中流转面积已达18500亩,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租金收入1387.5万元。
随着秀洲北部湿地农业的快速发展,湿地文化氛围日渐浓郁,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都市型湿地农业综合体已具雏形。夏秋时节,漫步于湿地观光带,荷叶与荷花互相衬托、相映成趣;年终岁末,又是收获水生蔬菜和水产品的时节,秀洲区以湿地“种养结合”为纽带,有力推动了北部湿地“五水共治”、生态建设、美丽乡村等一系列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