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两退两进"挖存量 "四换三名"激潜力 拓宽秀洲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2014年2月27日 08:2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欧林

  □关注有效投入   

  一块100多亩的土地,引进珂纳电气项目后,总投资达4.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年利税1亿元;在原旷逸科技地块,引进骏亮照明项目,总投资1.15亿元,预计项目年产值3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2013年,秀洲区通过“两退两进”、“四换三名”等有效载体,“练好内功”积极开拓秀洲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当前形势下,工业经济后续发展的空间资源已越来越少,能源供给、环境容量等都已接近极限,大部分准入项目都在“排队等指标”,这已成为秀洲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这也意味着,传统的“铺摊子”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秀洲工业经济发展必须从传统的数量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全力向存量资源挖潜。

  “两退两进”提高发展质量

  一幢崭新的研发大楼,正在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加快建设,这幢大楼建设的土地,则来自企业拆迁掉的一幢3层综合楼。“原有房屋的楼层不高,土地的利用率偏低,新楼建设后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00平方米,既为企业发展扩大了空间容量,又节约了拿地成本。”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新建这5层研发大楼外,通过“拆低建高”,公司还将新建4.8万平方米的4层厂房,可节地57亩,有效提升了亩均产出率。

  由政府主导的“两退两进”、由企业主演的“拆低建高”,已成为秀洲向内挖存量,扩大有效投入的重要手段。2013年该区在扩大有效投入“百日攻坚”行动中,积极推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和“两退两进”项目建设,成为该区提升有效投入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重点项目专人负责、专人跟踪领办制度,重大项目“直通车”机制,以“人盯人”的方式,加强领办人与业主的沟通和联系,倒排竣工、投产时间计划等,一批在建项目得以快速推进。

  而通过集中力量主攻重点地块,着力做好印染、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全区一批低效用地被腾退。新引进的新兴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并与地方产业相符的现代服务业也得到更快的发展。

  据悉,2013年秀洲区共腾退低效用地项目40个,腾退面积1374亩,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14.55%,通过对闲置低效用地的二次开发,为全区扩大有效投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换三名”激发发展活力

  在已经投入运行近一年的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纺纱分厂的生产车间里,过去人头攒动、机器轰鸣的传统纺织生产场景被一台台安静运行的涡流纺纱机所取代。“这些涡流纺纱设备全是进口设备,虽然每台价格都超过200万元,但是用工成本大幅下降,在同产量情况下,如果换成传统的环锭纺纱,需要400名员工,而现在只需要51名。”嘉兴市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纺纱分厂厂长韩明兴说,“产品品质也明显提升,因为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产品一出现问题,机械手就会马上处理掉,这是传统纺织机无法实现的。”

  除了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浙江龙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以来共投资1.23亿元完成5项“机器换人”技改项目,累计减少用工240余人;福莱特光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购入50台机器手设备,将原来光伏玻璃生产线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200名工人替换下来……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秀洲区企业以装备高端换低端、数码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人工为途径的“机器换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13年以来,秀洲区通过分行业多途径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工作,去年全区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2项,总投资6.57亿元,涌现了天之华喷织、舒福德电动床、礼海电气科技、鼎美电器等一批“机器换人”典型企业,“机器换人”已经涵盖新能源、纺织、机械、家电等主导产业,并且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多种“机器换人”模式。

  “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在加快秀洲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成为培育“名企、名品、名家”的有效手段。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秀洲区将按照“电商换市”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培育、壮大网络经营主体,依托名都电子商务园区、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区、洪合毛衫市场、王店厨卫家电市场“四大区域模块”,促进电子商务集群发展,同时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政策扶优、宣传引导等机制的构建,不断优化全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标签:转型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