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 嘉兴外贸发展增量提质实现新跨越
2014年2月11日 08:5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康行远 通讯员 沈 洪

  本报讯近日,从嘉兴海关及市商务局传来喜讯,去年面对外需市场复苏缓慢、人民币升值明显、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嘉兴市多措并举,积极拓市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外贸发展再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嘉兴外贸发展增量提质实现新跨越。

  【数字扫描】

  据嘉兴海关统计,2013年,嘉兴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17.6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10.5%,高于全省进出口总体增速3个百分点,首次突破300亿美元整数关,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总额215.1亿美元,首次突破200亿美元整数关,同比增长9.8%;进口总额102.5亿美元,增长12.1%。去年,我市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在全省各市中分列第5位、第5位和第3位,在全省进出口总额超200亿美元的7个地市中,增速排第二。

  从出口商品看,服装、塑料制品、纺织品等传统产业出口实现较快增长。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欧盟等传统出口市场继续巩固,非洲、东盟、中东等新兴出口市场加快拓展。从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增幅、比重“双提高”。1至12月,民营企业出口1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出口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8.9%提高到53.0%。

  【数字解读】

  积极开拓外贸市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欧美市场有复苏迹象,以及新兴市场开拓有力,促使我市传统外贸市场稳中有进,保持规模。”嘉兴海关相关负责人称,我市外贸企业主动出击开拓新兴市场,赢取了不少市场份额,去年,我市对东盟、韩国、拉美、非洲、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六大新兴市场贸易额达98.3亿美元,占我市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除了拉美外,我市对另外五大新兴市场贸易额增长速度均超过20%。

  为了扩展海外市场,我市积极通过展会、电商、“走出去”拓市场,去年我市共组织国内外重点展会36个,参展企业1357家,并主动吸引客户上门采购。我市顺应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势头,支持外贸企业借助“网上广交会”、“阿里巴巴”、“敦煌网”等平台,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外市场。另外,我市鼓励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国际品牌和销售网络,带动产品出口。去年,全市通过境外投资带动出口14.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如海宁蒙努集团通过并购美国知名家具企业“杰妮芙”,带动企业出口达1.3亿美元。

  转型升级成果显现,外贸质量提升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外贸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营造创新环境,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培育出口品牌,促进外贸商品从技术到质量的全面提升。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等外贸龙头企业逐步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2013年实现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2.4%。2013年,我市有实际进出口企业5103家,比去年增加7%,其中大型企业(实际进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570家,比去年增加31家,整体形势好于全省。

  “我市积极打造出口平台,实施品牌战略,探索外贸综合服务新模式,外贸发展质量有所提升。”据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军介绍,目前全市已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3个;省级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出口基地10个;省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34个。“海宁经编纺织品基地、平湖箱包基地等这些国家级出口基地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助推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提升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张军称。

  记者了解到,我市鼓励出口企业打造自主品牌,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也提升了行业整体竞争力。另外,去年我市积极推动外贸龙头企业拓展外贸综合服务,建成全省首个外贸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桐乡市外贸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充分发挥了外贸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与供应链整合能力,有效降低了小微外贸企业负担,促进效益提升。

  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外贸环境优化

  自去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促进外贸增长的“国八条”和“国六条”,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等手段,使企业切实享受到了政策便利,我市海关、商检、国税等部门及时跟进,落实到位,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为我市社会经济和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修改完善《嘉兴市推进开放型经济科学发展的政策意见》,从国际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电子商务应用、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对外贸企业进行专项扶持,进一步优化政策资金扶持结构,将扶持重点侧重于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据统计,去年,市本级全年帮助企业向上级争取到各类扶持资金3008万元。

标签:外贸 责任编辑: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