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嘉兴撤地建市30周年,“二次创业”成为民营企业主旋律。“二次创业”如何创?省委、省政府提出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打造经济升级版。如今,随着“四换三名”工程在嘉兴全面推进,一场打造嘉兴经济升级版、再续嘉兴经济新辉煌的征程已然开启。
去年,“腾笼换鸟”之火在嘉兴经济发展领域呈燎原之势,全年共腾退低效工业用地1.2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其中,盘活存量土地8878亩,腾出用能空间24万吨标煤,四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关停企业169家。
通过“腾笼换鸟”,我市一大批低小散的落后产能,被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掉;一批批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得以大力发展。
浙江权威软塑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范。这家企业所在地块原来是一家砖瓦厂,在同样一块87.2亩的地块上,原先是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砖瓦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现在是一家低污染、高产出的行业领军企业。腾换之间,经济、社会效益提升均十分显著:年产值从1000万元提高到10亿元,税收从95万元提高到4000万元,亩均税收从1.1万元提高到45.9万元。
2013年,另一个词语在浙江制造业界走红,那就是“机器换人”。经过一年推广,放眼嘉兴,“机器换人”已悄然成为众多企业的自觉行动,同时我市在推广“机器换人”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福莱特光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购入50台机械手设备,将原来光伏玻璃生产线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200名工人替换下来;富鼎电子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引进机械手及其他自动化设备368套,减少用工344个;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730万元,形成年产3000台数控绕线机能力……
“总体上嘉兴市工业企业对实施‘机器换人’有着较高的积极性。特别是部分典型企业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取得明显成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市经信委产业投资发展处处长阮虎祥表示,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我市有超过82%的企业对“机器换人”有需求。
阮虎祥说,在项目建设中,我市还着力鼓励企业以关键环节“机器换人”为重点,包括劳动密集型环节、安全生产矛盾特殊环节、“脏、累、苦”环节等,从而达到既减少用工又减少安全事故和劳动强度的目的。
当前环境下,土地指标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大要素制约之一。如何解决“无米之炊”这一难题,成为嘉兴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关键。可喜的是路径已经找到,借天生地、“零增地”技改等一系列“空间换地”的做法,在我市应运而生。
在嘉兴海虹金属制品制造有限公司,一座5层楼高的厂房已投入使用。该公司生产总监毛忠良介绍说,为了增加企业产能,公司决定投资1680万元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将1层的厂房“长”高到5层,厂房面积由原来的1000平方米增加到9700平方米,是原来的9倍多,“厂房改造后,企业的发展空间大大提升了,现在企业每个月的产值达到了1500万元,是改造前的好几倍。”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从海虹金属等企业的做法可以看出,向空中要土地、改造旧厂房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追求,这不仅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还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今天不电子商务,明天将无商可务”。在嘉兴,制造业也正在经历着一个“电商换市”时代。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互联网革新了销售渠道,帮助其优化并拥有了更多的通路。从五芳斋到嘉欣丝绸再到真真老老、成泰镜业,我市众多企业在“触电”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作为一家传统的丝绸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嘉欣丝绸服饰有限公司已在电子商务领域辛勤耕耘多年,其“金三塔”品牌从最初的地方品牌逐渐成为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品牌。据悉,“金三塔”内衣旗舰店自2009年登上天猫、京东商城等网上销售平台以来,网络销售额几乎每年翻一番,并积累了几十万的线上客户。
在“电商换市”中,借由一根网线,一件件嘉兴制造甚至是饱含泥土气息的农特产,走向了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