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智能交通开启“提速”时代 嘉兴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系列报道之二
2013年12月26日 08:58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马骏

  谈起城市交通拥堵,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车多了,能不堵吗?”

  截至12月24日,我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越68万。而每年以25%的递增速度,让人不得不感叹车路矛盾日趋激烈。

  道路资源有限、汽车数量猛增,如何有效“治堵”?嘉兴给出了一个方向——推行智能交通。

  信号灯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

  在出租车司机陈师傅的记忆里,以前在路口排队,有时候东西方向车流多,红灯却亮着。南北方向没有车辆通行,信号灯一直保持着绿灯。“这样就在无形中造成东西方向的交通拥堵了,就算红灯变了绿灯,车辆想要在一个灯次内通过也是很难的。”陈师傅说。

  【措施扫描】

  昨天上午10时,记者在中环南路新气象路口做了测试:该时间段,南北方向直行的绿灯时间为30秒,红灯等候的时间为1分40秒;东西方向绿灯的时间为50秒,红灯等候的时间为1分17秒。

  为什么东西方向的绿灯时间要比南北方向的长?市交警支队科技科副科长许群英表示,这是智能信号灯根据道路车流量进行的实时调整。

  记者在现场发现,当南北方向亮起红灯时,在路口排队等候的汽车有七八辆,而此时东西方向通行的车辆,正在一辆接着一辆快速通过。东西方向亮起红灯后,在一个车道内排队的汽车不到一分钟时间就聚集了十二三辆,原本在南北方向排队等候的汽车已全部通行完毕。

  其实红绿灯本身也在执行着缓解拥堵、保持道路畅通的任务,担当智能调度中的控制一职。像这样的智能信号灯,市区原来已有158个。从11月11日起,还有128个正在逐一安装,预计到明年6月底,市区范围内将实现信号灯智能控制全覆盖。

  【一线评价】

  出租车司机陈洪:这几个月明显感觉到市区几条道路要比以前好走了不少。像中山路、中环南路,有时候即使在高峰时间,也会碰上一路绿灯的情况。只要赶上一个绿灯,前面的路口也基本上都是绿灯。

  智能化管理盘活市区交通

  车辆违停带来的道路拥堵,是很多驾驶人行车时的烦恼。“以前骑车到市区的新华书店,从中山桥下来一般就要放慢速度了,因为很多私家车都停在非机动车道上。”嘉兴学院的大三学生小谢说,“要是碰上哪辆车再逆向的,这条路就过不去了。”

  【措施扫描】

  过不了多久,浙F96XXX汽车的车主就要收到一条“违停处罚”的短信了。该车主违停在中山东路建设银行门口的非机动车道上,被路口的高清视频监控抓拍到了。

  智能交通的威力日益显现,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我市的交通违法监控抓拍系统于12月2日正式启动。已投入使用的55处高清“电子眼”能够进行360度旋转抓拍。

  这样的高清抓拍,还与汽车违停启用清障车拖移挂钩。如果有车辆违停被高清摄像头抓拍到,交警将立即派出清障车将违停车辆拖走。

  这些“电子眼”除了抓拍多种交通违法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让警方及时全面掌握市区路况,及时发现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点,及时派出警力进行指挥疏导,缓解交通压力。

  【一线评价】

  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吴松明:以前是靠交警现场处罚,现在是高清抓拍、现场处罚、清障车出动三种方式。启动高清抓拍后,成效比较明显,违停的比以前少了。科技手段导入交通管理,一方面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也解放了警力。

  行车诱导系统直播实时路况

  在市区开车,不少有丰富开车经验的驾驶人能够选择较合理的出行路线,避免堵车带来的不便,因为他们对市区任何时段的交通状况都了然于胸。前方路况如何?哪条路好走?很多司机都恨不得自己拥有一双“千里眼”。

  【措施扫描】

  绿色:畅通;黄色:缓行;红色:拥堵。途经市区中山东路明月路口时,很多驾驶人都会被一块醒目的显示屏所吸引,这块显示屏上显示着洪波路、中山东路、吉水路等道路的交通信息。这是我市正在尝试运行的“行车诱导系统”。

  该系统通过前端分布在路口路段上的流量采集设备提供的实时数据,反馈到显示屏幕上,让车主能及时掌握各主干道的交通状况。

  交通诱导屏就是交通实时路况地图,也是司机的“千里眼”。在这上面,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交通路况。前方路况是畅通还是拥堵,抬头看一眼路边交通诱导屏,司机就一目了然了。

  目前,该路口是首个试验点。市交警部门透露,下一阶段,将逐步铺开设置“行车诱导系统”。

  【一线评价】

  个体老板袁志伟:这个做法非常好!首先显示屏上的信息非常直观,此外,实时显示路况信息,让我们开车族心里有个底。红色拥堵,我可以绕行;黄色通行缓慢,我能有个心理准备要等一会儿。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