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的节节上升,一边是人多地少、生产模式粗放的困局长期存在,嘉兴经济如何逆袭?2014年,我市将全面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力争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50亿元,实施规上企业1200家、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淘汰落后设备7000台,减少用工达万人,从而加快转型升级,开辟经济发展新格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研究二元社会人口流动时提出了著名的“刘易斯拐点理论”。所谓的“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必然会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的过程,其中的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它的出现意味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这不由让人想起这几年长三角各地频频拉响的“用工”警报:对企业而言,日益严重的招工难已经成为难以避免的发展掣肘;对政府而言,包括用工在内的一系列要素资源紧张,影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一句话,过去单纯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走上转型之路,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为何转?必须看到,在“人口红利”已经耗尽的今天,如果我们不主动转,市场就会逼你转。二是怎么转?既然向人口要“红利”走不通,就要另辟新的“红利”增长点。
“机器换人”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减员增效,是一种简便易学的转型方式。对企业而言,好处有三:第一,一台全自动机器能替代十多个人工,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使用,缩减用工成本,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第二,机器生产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大面积推广后能缓解土地供应紧张等区域发展瓶颈;第三,机器操作精度高,可以避免人工操作的不可控因素,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由是观之,“机器换人”变向人口要“红利”为向机器要“红利”,是企业应对缺工的良方、提高效率的妙招,更是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在这个意义上,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或许会牺牲一点今天的发展规模,换来的却是明天的发展质量。这何尝不是一种转型升级的“创新红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