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4日至11日,市四套班子领导率领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全市第二次“双推”活动。此次“双推”中有什么经验启示,重点工作推进中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目前活动已告一段落,而关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理念碰撞却在继续深入。
5天、27个观摩点、9场专题汇报会和部门点评、1场总评会……尽管距离第一次“双推”活动不到4个月时间,上周开始的全市第二次“双推”活动却已让大家看到不少新变化:不仅实地观摩发展成就与实打实系统点评相结合的“双推”机制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双推”中切实感受到各地发展的新气象、新思路、新成就。工地上塔吊林立、车间内机器轰鸣、“城中村”脱胎换骨、河道边整治一新……时时处处,无不透露出嘉兴转型发展提速升级的可喜脉动。
拓空间优环境
这种可喜脉动,首先体现在各地借势借力、统筹推进重点工作的水平再提升上。
扩大有效投入、“三改一拆”、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整治复垦等重点工作,看似各成一块、各有归属,实际上都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这条主线统领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此次“双推”观摩看来,各地各部门在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过程中,深刻把握其内在逻辑,统筹推进、相互借势,从而获得加快转型发展的“乘数效应”。
“‘三改一拆’、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整治复垦,不仅是改善民生的民生工程,更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力量,能够为转型发展拓展空间、优化环境、夯实基础。”一位县负责人的理念赢得了很多人的共鸣。在这种强烈共鸣下,这几项重点工作在各地得到强势推进。
平湖环城河片区改造项目总面积约750亩,在大家看来这个改造项目困难重重、压力重重,平湖干部却充分发扬“四敢一不怕”精神,迅速出击、创新体制、强势推进。目前,该地块已完成600多户征收户的征收工作。而该区块完成拆除后,将建造拆迁安置房、商业用房、街心绿地和地下停车场,大大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其产业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三改一拆”为契机,大力推进区内主要道路的“二次开发”,使整个区域都迎来产业重构、城区升级的黄金机遇。观摩中,很多人都为城南路的“脱胎换骨”惊讶不已:过去那条坑坑洼洼、破破烂烂的城南路早已不见踪影,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城南路宽阔平整,两边高楼林立,建设如火如荼,正努力蜕变为市区的品质街区、创富热点。
桐乡市区共有23个“城中村”,到今年底可基本完成10个“城中村”改造任务;通过围垦和征迁,海盐在位于澉浦镇长山与青山之间的大片围垦地上,开辟出7.1平方公里的长墙山工业区,目前引进的4家企业计划投入已达8.5亿元;嘉善县姚庄镇的沉香村通过农房搬迁集聚、土地整治复垦,不仅节地率达到61%,农民也通过搬迁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实现了收入增长;在南湖区凤桥镇大星村,通过拆除农村旧房、猪舍,实施土地流转,占地1200亩的大星家庭农场综合示范区已现雏形……在各地势如破竹推进“三改一拆”、农村土地整治复垦过程中,既有着共同的经验,比如坚持走群众路线,千方百计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政策、一个口径”,各地又在各自生动的实践中创造出独特经验,在“双推”中让大家可以互看互学、互比互促。
面上工作迅速推进,点上创新各有亮点,在治水这场攻坚战中同样如此。桐乡推行“三长治河”,于是有了大红桥港重现水乡美景的可喜变化;平湖试行农村生活污水小流域微系统集中纳管处理,于是过去污染严重的三家村河道变身为乡村里最美的风景;海宁全面启动许村镇温室甲鱼养殖整治,于是这个全国最大的温室甲鱼养殖镇开始华丽转身……无论是通过“拆”拓空间,还是通过“搬”省空间,抑或通过“改”增效益,通过“治”美环境,围绕日益严峻的要素、环境制约矛盾,各地因地制宜、各显其能,以攻坚破难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智慧,为转型发展赢得空间、优化环境,为可持续发展蓄足后劲、增添活力。
强投入促转型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有效投入,其实目的都是一致的——加快转型发展。要将转型发展落实到项目上,并将其放在突出位置。”在“双推”活动总评会上,不少市领导一致建议。这条建议,既是此次“双推”观摩各地发展的经验提炼,也是对下一步推进重点工作、推动争先晋位的殷切期望。
从市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来看,1至9月,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4.2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8.2个百分点。我市增幅在全省排名与去年同期相比前移了两位。
数据背后,是各地“强投入、促转型”的强烈共识和攻坚努力。从今年前三季度情况来看,嘉兴各地都递交了不错的答卷,各项指标基本完成,尤其是在招大引强项目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与7月第一次“双推”活动相比,大家发现,这次各地“晒”出的项目多了不少“巨无霸”:桐乡砸下170亿元要打造长三角首个新型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海宁投资35亿元要建造50层、238米的“嘉兴第一高楼”;嘉兴港区的一家石油企业力争形成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规模,有望成为嘉兴港区又一个百亿大企业;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投资约10亿美元的乐高玩具项目是其建区史上单次注册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而总投资60亿元的万达广场项目也为其建区史上内资引进之最;位于秀洲区王店镇的川山甲供应链(嘉兴)基地项目,尽管项目尚在建设过程中,但今年前9个月已实现营收5222万元,入库税收1500万元……
除了眼睛“向外”,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外,各地还日益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眼睛还需要“向内”,着力培养优质项目做大做强,唯有如此转型之路才能走得更宽。位于嘉兴工业园区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的新厂房,是加西贝拉第三个工厂。从第一个到第三个工厂,对于加西贝拉而言,不再是简单的企业规模扩张,而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飞跃,新项目全部实施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同样是“老面孔”企业,位于嘉善的晋亿实业有限公司也实现了“二次生长”,其新的27米高仓储项目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等都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10万件货物在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盘点,刷新了“世界速度”。
“今年我们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面上来看,投资增幅在全省位次前移,与去年同期比也有较大的上升。”市委书记鲁俊在总评中指出,但从各地来看,还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她强调,扩大有效投入,要坚定不移地扩总量、提质量,同时考虑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匹配性。要进一步加大抓优质项目的力度,抓优质项目就是抓要素保障,抓生态建设,抓人口素质提高,抓城市功能完善。
“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根本路径,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条红线,把重点工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双推”总评会上,这已经成为各地各部门的普遍共识。透过“双推”看嘉兴,当前全市上下科学谋划、转型发展的共识更强烈,借势借力、统筹推进的水平在提升,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