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200余支基层文艺团队 秀洲以政府文化"输血"唤醒基层文化"造血"
2013年8月18日 08:18 来源:嘉兴日报 秀洲区委报道组 吴怡之 沈鑫 通讯员 周剑锋 胡佳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这几天,夜幕降临,秀洲区王店镇八联村的村民只要漫步在田间地头,大老远地就能听到悠扬的琴声和嘹亮的歌声。在64岁的王全观家前的院落中,一场“庭院演唱会”准时上演,吸引着附近的30多个“粉丝”。“拉越胡的叫王银观,弹扬琴的叫姚海观,还有唱戏唱歌的桂雪梅、姜阿妹等,他们都是我的老伙伴,大家自发聚到一起乐呵乐呵。”王全观热情地介绍着。

  这场坚持了6年的“庭院演唱会”,只是秀洲区基层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秀洲区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通过各种有效载体,扎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实实在在的政府文化“输血”唤醒基层文化“造血”。

  一根文化血脉,串联城乡民意。如今,风靡大街小巷的广场排舞,不再是秀洲区群众文化的仅有代名词。在王江泾镇,六旬农妇徐秀珍连续13年自掏腰包3万多元,在春节期间组织反映当地民俗的文艺演出为百姓送戏。“大家快乐胜过自己快乐,我愿意。”卸下表演服装的徐秀珍,谁曾想到,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保洁员,然而她以自己的“文化自信”带动着身边人走出一条群众文化路线,多年来这场民间文化盛宴累计吸引群众近3000人次观看。在徐秀珍的影响下,王江泾镇大学生“村官”王绩将“农村民俗传承式婚庆”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至今已经策划并举办17场次以上。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油车港镇,今年5月,小学教师李春用历时半年自制的花轿,迎娶新娘诸芹过门;在新塍镇,磻溪小学教师钱宝云10年来坚持古桥采风,2007年底其以图文并茂形式记录该镇50多座古桥现状和典故的《桥韵》一书出版面世,并于今年1月成功举办个人古桥图画展览,呼唤人们对于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在洪合镇,早在2011年,新居民刘鹏在镇政府帮助下成功举行了个人演唱会,引发社会各界对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此外,王江泾镇民和村村妇王金珠出书《我记忆中的嘉兴民间歌谣》,王店镇太平村村妇施凤宝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创作歌曲《党啊,我真的好想你》等,这样的例子在秀洲区举不胜举。

  一组数据,预示出低调中的厚积薄发。在民间,包括刚刚成立5周年的村嫂摄影队在内,目前秀洲区共涌现出规模不一、特色鲜明的基层文艺团队200余支。而如王江泾镇江南网船会、王店镇朱彝尊文化节、油车港镇“麟湖之声”文化节、新塍蓬莱古镇文化节……已成为当地群众口中叫得响的“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作为秀洲区金字招牌的农民画,正依托7个农民画创作基地、26个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8个农民画个人画室和各类培训班,向更多的群体进行辐射。”秀洲区文化馆馆长张建中正在酝酿一个农民画衍生品产业化的愿景。在浙江漫乐网络有限公司,一群年轻的90后已经率先成功运用农民画元素,进行视频、动漫等公益广告产品制作。

  贴民生,接地气,让群众成为“文化自强”的主体,秀洲区不遗余力地扮演好“铺路者”的角色。在硬件上,目前,全区市级村文化活动中心(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社区)服务点,农家书屋,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市图书馆镇分馆等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均实现了全覆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正有序推进。在软件上,该区出台了《中共秀洲区委、秀洲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2013年度秀洲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对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评优争先、农民画画乡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企业做大扶强、文化平台自主招商等的奖励补助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群众文化,群众实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路线的主体践行者,只有这样,自上而下的‘输血’和自下而上的‘造血’才能相得益彰,最终汇聚成一条具有秀洲特色的群众文化路线。”秀洲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程恩光说。  

标签:文化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