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 招大引强为开发区二次创业注入新活力
2012年11月20日 08:1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周 峰

   开发区吹响了二次创业的集结号,而二次创业仍然离不开招商引资。经过20年的发展,开发区能提供的资源与20年前已有很大不同,生态、能源、土地等要素制约日益明显。开发区要想继续焕发活力,需要引进更符合地区发展的项目。而在引进项目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些项目是否能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成为强区、立区的主动力。

   在当前外需持续低迷、消费总体稳定的形势下,招大引强无疑成为摆在开发区面前的一道绕不开的话题。

   “大块头”有大贡献

   开发区肩负着一方经济发展重任,开发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也毋庸置疑。从去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规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全市12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园区)占了全市总额的半壁江山。开发区获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的推动。

   从近年来新引进的外资项目来看,入驻开发区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也推动着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数据显示,开发区累计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1028个、3000万美元以上356个、5000万美元以上104个、1亿美元以上21个,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4个、上市企业30家,引进市外内资项目1653个、注册资金389亿元。

   “大项目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项目的入驻,一方面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也带动着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平湖经济开发区为例,现已入驻日本JFE、日本电产、黑田精工、津上精密、关东辰美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一批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并形成了以日资企业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产值快速增长的光机电产业集群。各开发区已入驻的大项目本身不仅有较大的经济产出,同时还产生了极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

   “大块头”有大作为

   今年初以来,招商形势虽不乐观,但是招大引强的结果却是喜人的,招进来的大项目、好项目正为开发区二次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1至9月,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批外资项目34个,完成合同利用外资39675万美元,同比增长14.4%;实际到位外资28180万美元,同比增长37.19%。今年,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主要靠的是大项目的拉动,仅仅玛氏食品、雅培营养品、奥冠薄钢等6家企业就完成投资10.15亿元。

   招大引强不仅拉动了投资增长,还对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继光机电成为平湖经济开发区和平湖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后,今年1至8月,平湖经济开发区共审批生物医药项目4个,合同外资总额3653.6万美元,生物医药产业加快集聚下,平湖经济开发区正在变“单驱动”为“双轮驱动”。作为生物医药(食品)产业的代表,嘉吉食品科技(平湖)有限公司因用地少、污染少、用人少,投资密度高、贡献度高、员工素质高的“三少三多”发展模式而备受关注。

   在招大引强方面,各个开发区都有符合地方发展的“金算盘”。譬如,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招商引资提升年”为抓手,强化招大引强,坚持量质并举,把项目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投资强度、注册密度、产出幅度、环境可容度和科技先进度“五个度”为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关,努力把招商引资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大块头”有大潜力

   开发区面临“成长的烦恼”,二次开发是解决这个烦恼的有力举措,那二次开发的抓手又是什么?“招大引强”呼之欲出。

   在《关于加快开发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有这么一段话值得注意:加大对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选资力度,到2016年,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90%以上,每个开发区平均每年引进1个以上总投资超5000万美元的大项目,5年引进2个以上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投资项目;积极引进一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和地区总部等。

   同时,《意见》还指出,要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生物食品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电关联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高档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等十大产业集群的形成。

   土地历来是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的前提。各开发区整合提升,为打造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提供空间保障。

   与此同时,开发区将按照加快“两富”现代化和“三城一市”建设要求,以工业强区为抓手,做大平台、做优产业、做强企业,加快开发区实现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转变,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

标签:开发 开发区 产业 责任编辑:杨状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