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系列评论之七
据央视报道,10月2日,由于游客数量激增,超过了华山缆车运送能力,造成大量游客滞留。部分游客向华山景区管委会提出了质疑,要求退票,并封堵了华山景区的入口,造成管委会接送游客下山的班车无法正常运行。大批游客采用徒步的方式自行下山。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史上最长”的黄金周激发了人们的出游热情,各景区游客人数均急剧攀升,所承受的客流量压力前所未有。比如,10月2日北京故宫参观人数竟达18万人,再创历史纪录;南京中山陵景区游客每日超21万人次,25分钟的路程竟然要“爬”两小时。景区人满为患,无疑让游客感到“闹心”。
景区被游客“挤爆”,以至于出现“一床难求”、“一车难求”,总有人指责游客不理性,非要到热门景区“凑热闹”,是“花钱买罪受”。在笔者看来,这是打错了板子,没找到问题的症结。一来,游客完全拥有自主选择旅行目的地的权利;二来,由于信息不对称,游客事先也难以预知景区的状况。
相比于游客,景区却在那里“闷声发大财”。在黄金周开始前,有媒体记者采访就发现,面对极有可能出现的旅客“井喷”现象,多数景区由于担心影响收益,并未把安全预警当回事。有景区工作人员说,即便游客高峰时需暂停售票,也必须由市里主要领导来决定,“这是一个复杂工程”。即便在长假期间,各热门景区尽管均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客流压力,但仍未见有景区主动发布安全预警,分流游客。
可见,不少景区宁愿“撑死”,也不愿预警限客,这才是导致景区人满为患、旅游秩序混乱,乃至于游客与景区管理者发生冲突的症结所在,暴露出的是景区方面的急功近利。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景区应当对游客实行总量控制,在人流量饱和时应立即停止售票。可是,不少景区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奉行多多益善的原则,来者不拒,哪管游客的旅行体验和安全。
景区超负荷运转,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但终究是一种鼠目寸光、杀鸡取卵的牟利思维,对人文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损害将是长久的。景区“超载”也会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的舒适度,甚至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服务缩水、质量下跌的景区,虽能迎来这一拨游客,但极有可能因为游客口碑太差,外在形象和社会效益不好,而“吓走”下一拨或往后的游客。
笔者认为,应将景区安全预警纳入行政管理,在面对高出设计容量的高客流时,应果断停止售票,或通过及时发布“客容量”不同程度的预警,引导游客科学选择旅行目的地。限客虽会暂时失去部分经济收益,却有助于保证旅游质量。这样,游客才会停留下来,充分享受旅游的乐趣,为景区作出更大的经济贡献。
“双节”系列评论之一:6.6亿人次,“秋运”大
“秋运”对交通运输也是一次大考,难度不亚于春运。车辆是交通运输的主体,“秋运”大考能否过关,不仅取决于相关部门的努力,而且取决于公众的努力。这场大考面前,公众应该做到少开车、开好车。 “双节”系列评论之二:高速拥 节假日免费通行毕竟只是第一次,谁也不可能想到所有问题。而且心有余而力不足,鉴于运力有限、堵因复杂的实际,即使想到了,也未必能防止得了。因此,不能因为出现了拥堵,就否定节假日免费通行的意义。 “双节”系列评论之三:“24条高速拥堵”警钟还为谁而鸣 超长黄金周才刚刚开始,免费通行也只试水一日,但愿政府管理部门能迅速吸取经验教训,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拿出更完善的交通保障措施,也希望每一个驾驶人能够从我做起,交出一份文明出行的漂亮答卷! “双节”系列评论之四:高速拥堵不能一股脑儿怪“免费” 堵车的只是局部路段,大部分畅通无阻;从整个长假来看,堵车的时间或许只集中首尾各半天,大部分时间私家车主们可以轻松出行。相信没多少人愿意把到手的“免费大餐”真的再还回去。 “双节”系列评论之五:“秋运”客流井喷到底堵在哪里?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带薪年假已经推行多年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一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如果带薪年假得到普遍的强制推行,是否会有效分流“秋运”拥堵压力,也不是没有可能。 “双节”系列评论之六:“黄金周价格”到底是个什么价? 黄金周消费红火是好事,然而消费价格跟着狂飚,却难以让人释怀。酒店入住增了三成,房价却升了三四倍──显然,用“井喷”二字形容涨价更贴切。